第29頁(第2/3 頁)
ldo;克萊羅爾&rdo;牌染髮劑,可是為了混飯吃,竟不能提&ldo;染髮&rdo;,只能說給頭髮&ldo;上上色&rdo;。
中產人家做母親的往往還要看護病人。那時病人一病就是好些天,痛苦得很。即使看一下牙科,也得吃一小時的苦。牙醫一般使用的麻醉藥是普魯卡因(奴佛卡因是後來才有的),病人坐上手術椅才臨時配藥,打針打下去又有種種不良的副作用。成千上萬的病人醫牙還是用鑽錐吱吱地來鑽的。因為高速鑽頭還沒有發明,所以看一次牙醫不能解決多少問題。許多醫院的麻醉師使用的是氯仿,其後不久改用乙醚,也不見得比氯仿好多少。當時沒有磺胺藥,也沒有抗生素。患腦膜炎的95%要死亡,肺炎也經常致命。甚至連病毒感染(當時稱為&ldo;格利普病&rdo;【即流行性感冒。‐‐譯者】)也算重病號。雖然住院花錢不多,但是沒有疾病保險‐‐美國醫師協會直到1933年才同意成立藍十字會【非營利性的保健組織。‐‐譯者】,所以多數病人只能待在家裡,也就是說,讓做母親的守著。她很少有藥物幫助治療。憑處方出售的藥只限少數幾種巴比妥酸鹽,主要是苯巴比妥。40年後的今天,人們吃藥太多了,可是當時藥品卻銷不出去。1932年至1934年間共有3,512家藥房倒閉,欠下了5,900多萬元的債務。
做母親的比現在辛苦,可是母親所能起的作用也比現在大。當時父母對兒女的影響的確是很大的。還沒有teena subculture(青少年亞文化群)這回事;《韋氏大詞典》給teena這個詞的定義是&ldo;用來做柵欄和樹籬的灌木&rdo;。青年人叫做&ldo;小夥子&rdo;,小夥子都是忠於家庭的。現在那種令人發愁的到處出現的青少年集團,那時還沒出現,所以孩子們很少感覺到朋友和父母之間有什麼衝突。沒有哪個孩子想到要跟別的孩子談論自己父母之間的矛盾。如果一個中產人家要在星期天下午開車到鄉下兜兜風(這是常有的事),孩子們就不參加棒球比賽,不&ldo;跳方格&rdo;【一種遊戲。‐‐譯者】,跟父母出遊去了。大蕭條時期,家庭裡的娛樂活動反而增加了。據匹茲堡市調查一百多個白領階層和專業人員的家庭的結果,大多數家裡都有了更多的娛樂活動:打桌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廳遊戲、打橋牌,尤其突出的是聽廣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