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被盜掘啦!(求首訂!!)(第2/2 頁)
教授點點頭:“對,這件鐵臿是在1號墓的墓坑填土裡發現的,應該是盜墓賊挖進墓室後留下來的。”
這就是李教授一直眉頭緊鎖,憂心忡忡的原因。
這件鐵臿從形制上看,應該是一件戰國至漢代的鐵器。
臿(chā)字和插同音,是一種剷土的農具。
耒耜是它的前身,鍬是他的後來者。
這玩意興於春秋戰國時期,到了漢代基本上被廣泛運用於農業工作之中。
當然,臿也被盜墓賊廣為喜愛,過去較多發現於墓葬的盜洞中。
別說古代盜墓賊了,到了現代,很多現代盜墓賊在盜墓的時候,不也得用鐵楸來挖土,一個道理。
墓坑填土中遺留了這麼一件鐵做的臿,這說明1號墓在下葬後不到三百年內,就被盜發過了。
最早可能是戰國時期,最晚也就西漢左右,墓裡的隨葬品就已經被盜走了。
留給現代考古工作者的,估計不會有多少了。
“經清理,大致可以根據土層的不同,確定墓底長約71米,寬約59米。”
李教授十分可惜的說道:“從殘留的墓底尺寸,可以推測出,這座墓的規模不小。”
“有很大機率,是一座春秋時期的諸侯之墓啊!”
“可惜卻已經被盜掘了。”
“希望同等規模的2號墓,沒有被盜掘吧。”
李教授頗有些忐忑。
不過陳翰卻一點都不看好2號墓的情況。
站在發掘現場旁邊,他可以看得到,1號墓和2號墓的距離並不遠,甚至可以說是挨在一起的。
這兩位墓主人生前的關係肯定不一般的,也許是夫妻,或者父子,才會埋的這麼近。
而1號墓都被盜了,相連在一起的2號墓沒被盜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事實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墓,是華夏所有年代的墓葬中,被盜情況最嚴重的。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多埋銅器。
而銅這玩意吧,一直以來都是華夏的貴重金屬貨幣。
在哪個年代都是硬通貨,所以從戰國開始,一直到唐宋時期,春秋戰國和兩漢的墓,都廣受盜墓賊喜愛。
盜這個年代的墓,值錢的東西多,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那都是妥妥可以暴富的!
很大一部分春秋戰國時期的墓,那都是被幾代盜墓賊光顧過的,可能在西漢被盜一次,東漢再被盜一次,南北朝又被盜一次……
即便如此,有些在不同時期被盜了十幾次的春秋戰國墓,到了現代被搶救性發掘後,居然還能出土幾十件隨葬品
也難怪春秋戰國的墓,會一直被賊惦記,實在是值錢的陪葬品太多了啊!
不像兩漢以後的墓,開始倡導薄葬了,隨葬品沒有那麼多了,特別是硬通貨少了,盜起來就沒那麼暴利了,自然被盜掘的情況也小了一些。
就像《六韜引諺》裡的那句話一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盜墓賊也是逐利而來。
求訂閱!!求訂閱!!!求訂閱!!!救救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