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好專業的盜墓賊!(求訂閱!!!)(第1/3 頁)
和李教授聊了聊,弄清楚情況後,陳翰也就一同投入到了沙土堆的清理工作之中。
這是一個細活。
甚至要細到將所有沙土都用篩子過一遍,確定不放過任何一個大於05厘米的物體,以免漏掉某塊文物碎片。
畢竟這塊沙土堆是被用挖掘機剷出來的,不少埋在地下已經變得很脆弱的文物,都在挖掘機的暴力破壞下,散落成一堆碎片了。
光是怎麼將這些碎片拼出完整的文物,估計都得讓文保部門頭禿個幾年。
這可不是玩連連看,相思的碎片就能拼在一起。
多個不同陶器、玉器物件碎在一起,大點的碎片還好點,多少能看得出輪廓,但是小塊的碎片,幾乎長得都差不多。
想要拼起來,可比那些幾萬片的超大拼圖難多了。
他在北大上學的時候,參觀故宮修復院時,看到那些故宮文物修復師對著一堆碎片拼拼樂時,簡直驚為天人。
反正陳翰是自認為,沒有這個實力把碎片拼回成完整的文物。
所以在清理沙土堆的時候,發現碎片時,陳翰看都不看就裝進了密封塑膠袋了,一點想要試著修復的念頭都沒有。
人貴有自知之明。
有這個試著修復的功夫,還不如多清理一會沙土堆,早點將裡頭的文物都提取出來,還能讓文物修復師們早點開始修復。
連續半個月,陳翰都在跟著其他同事們清理這座大土堆。
長約71米,寬約59米,高度至少也有個兩三米的墓室面積,能塞下的填土可不少!
這麼多填土,全部都需要細緻篩選一遍,工作量非常的大!
而在陳翰忙著清理沙土堆的時候。
社科院考古所的另外一組人,也著手開始對2號墓開始了發掘工作。
正月十六號。
過完元宵節,大家聚在一起吃了一頓湯圓後,2號墓就正式開始動工了。
根據前期測繪後,打下的探方。
在孔建文的帶領下,五位資深研究員,再加上莊雲鵬、林雅等五個助理研究員,便挖起了2號墓。
2號墓的情況比1號墓好,至少從外觀上看好很多。
因為施工單位在挖到了墓道後,就停下了挖掘,並沒有挖通墓室。
至於為什麼停下發掘,一方面是因為認出了墓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2號墓的墓道有些特別。
2號墓的墓道在墓坑西側,斜坡形。
墓道在機械施工中部分被挖殘斷,僅保留有上段,但仍可辨其形狀。
而在墓道內,塞滿了橢圓形的積石,這些石頭將墓道狠狠堵死。
不只是墓道里有。
隨著發掘進度的加深,2號墓的情況漸漸顯現在了考古工作者們面前。
這座墓的墓坑深52米,墓壁陡直,可見有清晰的開鑿痕跡。
而在墓坑中,建墓的人用五花土和石塊分層夯實填埋。
從墓口至墓底,殘存有12層的填土和積石!
每層厚50~60厘米,並且在填土中分層鋪有礫石,礫石分佈相當密集。
簡單的說,就是每一層填土上,都鋪了一層大石頭,這樣既可以借用大石頭的重量來夯實填土,又可以防止盜墓賊。
畢竟這麼多石頭壓著,盜墓賊很難打穿土層。
這也是一種最早的防盜墓手段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建造這樣的墓葬,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一般只有大貴族才有這個能力建這種積石墓。
效果也確實很不錯。
至少孔建文他們發掘的時候,那叫一個頭痛,需要一層一層的清理填土和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