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納粹德國給人的印象,是一個一體化的國家。德國的情報工作卻不是這樣,它不是由某一個高階機構統一指揮的。
各種各樣的收集情報的機構各行其是地進行活動。它們的發現最終只匯集到阿道夫&iddot;希特勒一人的腦子裡。
德國的情報機構範圍廣泛、名目繁多。德國作為現代化工業國所擁有的各種收集情報的機構,包括像外交部和各個政黨那樣通常為和平目的或者為國內服務的那些機構,都被用來為戰爭效勞。但是,儘管是在希特勒的獨裁統治下,這些情報機構的組織卻有些混亂,不是那麼嚴密和井井有條。
有時候,幾個機構進行同樣的活動,因而彼此競爭;有時候,屬於某個指揮系統的一個機構,卻把它收集到的情報送給了另一個指揮系統。
德國的情報機構並不是在一九三九年突然羽翼豐滿起來的。它的某些部門是在產業革命時期逐漸形成的。軍事情報工作的格局,大部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頭十年間,沒有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和束縛住,按照原來那個格局恢復了軍事情報機構。希特勒上臺以後,這些機構就和陸海空三軍那樣,不僅得到恢復,而且得到擴充。情報機構裡最新的成份,是在一九三零年和以後才成立的納粹黨的情報機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情報機構存在於社會的四個方面:武裝部隊,政府各部,納粹黨和私營部門。
仔細探討一下這些具體部門以及它們的活動機構,就像一次奇妙的快照那樣,會使我們清楚看到整個體系和各個機構相互之間的關係,不瞭解這些關係,就不可能知道它們的活動過程。
在魏瑪共和國時期,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名義上統率整個武裝部隊。他手下的國防部長掌握著實際指揮權。這種情形一直繼續到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也就是到納粹黨領袖阿道夫&iddot;希特勒在魏瑪共和國國民議會裡獲得了最多的選票、當上了總理、因而也就是擔任了政府首腦時為止。第二年,在陸軍元帥馮&iddot;興登堡總統去世的時候,希特勒將總統職務和總理職務合而為一。他因此在名義上成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這是他對武裝部隊取得絕對控制權的第一步。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當蓋世太保湊巧發現戰爭部長(國防部長的新頭銜)同一個妓女結了婚之後,希特勒取消了戰爭部,把整個武裝部隊的&ldo;直接的親自的&rdo;指揮權攬在自己手裡,並且在戰爭部的主要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他命令&ldo;作為直接由我指揮的軍事參謀部&rdo;
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負責&ldo;根據我的指示對帝國防務的各個方面作好統一的準備&rdo;。這是第二步。
威廉&iddot;凱特爾將軍擔任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身體結實,年近六十,是一個工作起來不知疲倦的平平庸庸的人。當希特勒想找一個人領導他的新參謀部,並且向戰爭部長徵求關於他的意見的時候,戰爭部長回答說:&ldo;啊,凱特爾不成問題,他正是領導我那個部門的合適人選。&rdo;希特勒採納了這個意見,說道; &ldo;他正是我要找的人!&rdo;凱特爾堅信希特勒是德國的救星,對希特勒提拔他感恩不盡。而且,他經常接近希特勒,頗受他的影響,他對希特勒一片忠誠,肝腦塗地,在所不惜。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當一顆謀殺希特勒的炸彈爆炸之後,凱特爾從煙塵中爬起身來,使勁抱著他的主子,大聲喊道: &ldo;我的元首,您還活著!您還活著!&rdo;那年的下半年,當武裝部隊的成員可以合法地加入納粹黨的時候,他加入了。凱特爾認為,支援希特勒,幫助他解決困難問題,是他應盡的責任。在形勢會議上,他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