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第2/2 頁)
情報是完善的,他能較好地利用它嗎?他能比較有效地利用它來洞察別人所耍的花招嗎?回答是否定的。
這是因為,希特勒是情報的最終使用者。他站在情報金字塔的頂上。他肯定下級只看到所有情報當中的一部分,而他自己接觸了所有的情報,他一人分析了情報,對情報的意義作了最後的決定。更重要的是,他一人決定武裝部隊是否要根據情報採取行動,因此,歸根結底,他一人決定了情報對德國戰爭活動的影響。
希特勒有五個頭銜。他是國家首腦、政府首腦、納粹黨領袖、武裝部隊統帥和陸軍代理總司令。由於他擔任這些職務,大量情報送到他那裡。每天早上,新聞秘書放在他門前的不僅有德國政府報紙和納粹黨報紙,還有來自外國的新聞報導,如《每日郵報》的報導,塔斯社的新聞,和瑞士、瑞典報紙上的訊息。每天,外交部駐元首總部的聯絡官瓦爾特&iddot;黑韋爾提供三至五份檔案。例如,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九日,星期五,他送交希特勒的有德國駐羅馬大使館的一份電報,駐里斯本公使館的一份電報,一份截收後由外交部人事處破譯的土耳其密碼電報,以及外交部情報處的一個特務寫的報告。在另外幾天,黑韋爾送給希特勒的有研究部的報告,裡賓特洛甫和裡賓特洛甫的主要助手利庫斯的備忘錄,以及外交部新聞司的剪報。他還口頭報告,比方說,他轉述了外交部在北非一個聯絡員講述美國兵怎樣只為了賺錢而打仗的訊息。此外,希特勒每天舉行兩次形勢會議。在這些形勢會議上,約德爾以及俄國戰役開始以後的參謀總長報告軍事形勢,其詳細程度幾乎叫聽的人受不了。比如,在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蔡茨勒向他報告:在菲比希部有一個小鎮,名叫基裡葉沃鎮,大約有一千敵人騎兵開到那裡。下述情況頗為有趣:從第四十近衛師和三二一師抓來了俘虜。這兩個師原來部署在(德國)第六集團軍的西北角。俘虜們說,他們是接連三夜急行軍趕到的。從這一點可以得出結論:敵人正在削弱第六集團軍的正面,以便向奇爾附近的這個據點進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