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第1/2 頁)
但是這種辦法效果不好。在情報方面,它使三方的機構浪費了寶貴而有限的政治密碼破譯專家。它使互相競爭的這三方情報機構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耍陰謀&iddot;施詭計、互相中傷和劃分許可權上面,目的是為了討好希特勒,而不是集中精力對付敵人。它窒息了本來可以幫助各機構作出決策的情報。希特勒不讓施佩爾把情報送給陸軍總司令部;當鄧尼茨想看外交部的檔案時,還須得到特許。希特勒在一九四零年一月十一日發布的&ldo;基本命令&rdo;中規定: &ldo;任何人,擔任任何職務的,任何軍官,如果並非絕對需要,不得打聽保密的事。&rdo;這一切使情報數量逐漸減少。
此外,具有感召力的權威最終是不起作用的。它判斷政策和情報的依據,不是理智,而是(納粹黨的)信仰。希姆萊在薩爾茨堡對諜報局的軍官們說,情報工作不是基於對事實的忠實、客觀的評價,而必須&ldo;依賴同一種族,同一血統的人民。&rdo;伯蒂歇爾從華盛頓發回的報告似乎是正確的,因為他表達了猶太人在控制美國的觀點。這個納粹國家的思想行為就是這樣不合理。來自更強烈的感情力量的思想佔了優先地位,就保證了在發生爭端的時候,思想性最強的權威總是取勝。因為這樣,納粹黨外交事務首腦裡賓特洛甫攆走了擔任外交部長的職業外交官馮&iddot;諾拉特。因為這樣,反希特勒的參謀總長哈爾德被親納粹的蔡茨勒所取代。因為這樣,施佩爾代替了託馬斯。因為這樣,希姆萊的黨衛隊首先把勢力擴充套件到外交領域,損害了納粹思想不太強烈的外交部的利益,然後又擴充套件到軍事方面,希姆萊擔任了補充軍司令和一個集團軍群的司令,損害了缺乏政治色彩的陸軍的利益。也因為這樣,黨衛隊保安處併吞了諜報局。
雖然這種做法至少暫時在納粹德國嚴密的制度內部行通了,但是在制度以外卻失敗了。情報越是符合事實越好。但是具有感召力的權威卻背離了通往外界現實的最有效的途徑:理智。這樣就不靈了。即使是希特勒的青年對元首的不折不扣的信仰,也不能阻擋盟軍的子彈擊斃他。即使在思想上最相信斯拉夫人的低劣和共產黨人的懦弱,也不能因此擊敗蘇維埃俄國。具有感召力的權威降低了德國情報的質量。
現在具有感召力的權威在希特勒的統治下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達不到完美的形式。法制權威的強有力因素一直存在著。正如德國龐大的官僚機構所表現的那樣。當這個官僚機構內部發生爭端時‐‐如諜報局和外交部在派遣特務到北非去的問題上‐‐他們就以合理的辦法來解決。此外,具有感召力的權威並不侷限於納粹德國。在德皇統治時期,陸軍三個部的首腦和幾位野戰司令官都可直接謁見他這位最高軍事領袖;海軍方面也是如此。在富蘭克林&iddot;羅斯福推行新政的初期,他的行政辦法包括重疊管轄權和多任命一些官員,讓他們互相競爭。
但是民主政體的權力基本上是合法的。這使它們能夠形成統一的組織。英美聯合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然,人們也爭吵,保留情報,建立帝國,但是他們的鬥爭不是希特勒統治下那種你死我活的鬥爭,因為他們是法治而不是人治。這就加強了效果。同時,憲制當局的合理統治,使得同盟國對世界的看法儘管有些主觀,卻比較合乎實際,因而能夠採取比較有效的行動。這種憲制政府的情報工作和納粹德國的情報工作所受的影響的差別是非常顯著的。
具有感召力的權威破壞了德國情報機構所作的努力,因而減少了情報的數量。它以不合理和不切合實際的方法來審查情報,因而降低了情報的質量。希特勒的感召力毀了德國的情報工作。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送給元首的情報都是有毛病的和不充分的。但是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