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頁)
發展不出必要的聯絡。每一個死難者都跟你距離一樣,這有點像古寓言裡那隻飢餓但理性的驢子,當它面對兩堆完全等距等量的牧草時,它無法選擇,只有呆立餓死一途。當眾多死難者完全等距且扁平地存在,它於是隻能回歸成一個概念,死亡的空洞概念,一個數字,抽象的統計數字。
因此,小說處理災難性的眾多死亡,便只能選擇&ldo;這些人與那些人&rdo;式的作注形式,它得聚焦凝視有限的、甚至單一的死亡,和凱勒做的相反,重新告訴我們這個人或這幾個人是否有妻小,家裡是不是養著貓狗,小孩多大多令人煩惱,他有什麼想法有什麼夢想云云‐‐小說書寫,把陌生的死亡轉變成熟人的死亡,也把遙遠的死亡帶到我們跟前,帶進我們有限的經驗感受範疇裡來。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是如此,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是如此,我的老師朱西寧先生的《八二三注》也是如此,不用說,布洛克的這本《小城》也是如此。
進行中的死難
唯一不同的是,《小城》寫得早也寫得快,不像《戰爭與和平》、《西線無戰事》或《八二三注》的長時間等待、觀看和思索‐‐雙塔倒了也清理了,屍骨已寒,紐約空氣中的硝煙味和塵埃落盡,但人心中的塵埃沒這麼快,它仍在迷茫的風中漂浮遊蕩,在人心中,這仍是進行中、未完成的一次死亡。
我建議,我們把這本《小城》看成布洛克很有魄力、極負責任的一次職業實踐,也把它當成新的紐約死亡的一部序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