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1874年後,除日意格等幾個人繼續留用外,船政局雖將第一批期滿洋員辭退,但為了滿足改木殼船為鐵脅船等技術上進入新階段的需要,還是僱聘了少量的造船、駕駛、管輪等專業的教師。他們與1874年前僱員一樣,盡力為船政局服務,絲毫沒有損害到中國的&ldo;權自我操&rdo;的原則。
然而,甲午戰爭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隨著中日《馬關條約》中反映帝國主義由商品輸入為主變為資本輸入為主,在中國投資辦工業企業的條文規定,列強之間控制中國經濟命脈的鬥爭也日趨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法國就利用過去它的科技人員幫助建造馬尾船政局的歷史關係來控制船局了。1896年法國政府照會清政府,表示願選派助手幫助船政局,並派海軍軍官卜玳到福州談判此事。談判中卜玳強調&ldo;總欲多用洋員&rdo;,在所訂合同中規定:&ldo;法國國家允代派監督、教習等員弁差遣來華,以為襄辦整頓開拓福州船政之事&rdo;;船局&ldo;應用法員&rdo;。這表明由法員個人與船政局的關係變為法國政府與清政府、船政局的關係;由原來&ldo;應用各國之人&rdo;變為獨用法國人了。法國的獨佔船政局之心昭然若揭。事實上,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法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船政局。
總的說,馬尾船政局前、後學堂所培養的學生和留學生等科學技術人才的作用,不僅單純表現在造船上,也表現在海軍建設、外交、經濟等領域。南、中、北洋海軍將領、駕駛員等很多為船政局所培養,如鄧世昌、劉步蟾等已為人們所熟知。在外交方面,羅豐祿多年任駐英、法、德等國公使,吳德章亦於1902至1904年任過駐奧匈帝國公使,還有一些人充當公使館翻譯;在經濟方面,池貞銓、林日章等在福建探測煤礦,又跟隨盛宣懷在山東登州一帶勘察金屬礦,他們長期奔波於全國許多礦區為中國礦務辛勤勞動;善於製造的工程師魏瀚90年代後為兩湖總督張之洞所羅致和重用,並曾任廣九鐵路總理;其他還有不少船政前、後學堂畢業生和留學生、藝徒等人,在電報、鐵路、採礦等各經濟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至於以在&ldo;管駕官應知學問以外,更能探本溯源,以為傳授生徒之資&rdo;,學成後成為教育工作者亦不在少數,有教英語、法語者,有教物理、數學者,而尤以任北洋水師學堂校長的嚴復為其典型代表。這些簡單敘述尚遠不能概括馬尾船政局在培養人才方面及這些人才的社會作用的全貌,但已能充分說明馬尾船政局在歷史上所發揮的作用是當時任何一個工業企業所不能比擬的。
六、船政局發展中的矛盾
六、船政局發展中的矛盾
船政局的發展與它的裝置能力是不相適應的,而且90年代中期以後走向衰落。這是什麼原因?從原則上說,這是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大工業形式與封建經營的核心發生矛盾衝突的緒果。
第一,船政局的經營方式違背資本主義積累與分配的規律。馬尾船政局資金來源於閩海關的固定撥款,它與上海、天津等機器局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不是&ldo;就動撥之款,核製成之數&rdo;,而是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作為商品出售而透過清政府調撥給各單位使用的。這就決定船局的發展不是依靠內部積累,而完全依賴政府的財政支出。這種完全依靠財政撥款、不計成本的生產經營,與左宗棠為了把科學技術學到手&ldo;雖費有所不辭&rdo;的指導方針有關。當然,這在一定時期是有必要的。但隨著船局由木殼而鐵脅、鋼甲,由建造150馬力到造2006餘馬力的船艦,不斷擴大規模,船政局的耗費日益增大;而清政府的財政卻日益匱乏,對船局的支付日益減少,於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