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十四章(第2/3 頁)
事物,是下轄在大理寺的。也就是說,六位大理寺司直,每個人平均要總領三個道五十個州的司法事物,處理地方官員報上來的疑難案件。每一位大理寺司直,一年之中或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奔波在出差和回程的路上。
沈綏接到任命詔令的同時,也接到了大理寺發來的官札,當中詳細說明了將要任命自己的官職所具有的職能和管轄範圍。所以,沈綏很清楚自己即將走馬上任的這個司直官具體管什麼。她下轄的地區包括山南東道十八州、淮南道十四州、江南東道十九州,如遇皇帝特命的情況,則以特使的身份出巡,具有欽差的尊貴身份。
而王、趙兩位司直的轄區,與沈綏的轄區正好接壤相鄰,彼此之間應當會經常協作處理公務,屬於關係最近的同僚。特別沈綏之前任河南府司法參軍時,與分管河南道的王儉是相識的,見過好幾次面。趙子央則分管與山南東道、淮南道、江南東道接壤的山南西道、黔中道、劍南道等地區。而早在大朝會時,此二人就被秦臻單獨挑出來,率先與沈綏見過面了。
明是專門分管各州司法的副長官,有他牽頭,帶著王、趙來迎接沈綏,順理成章。且,大理寺內部人員都清楚,沈綏與秦臻的關係不一般,因而都對沈綏非常客氣。明大約是存了幾分與沈綏結交的心思,以四品長官之尊,紆尊降貴地來親迎沈綏,這還是大理寺官員史上的頭一回。
“伯昭兄弟,這邊請。”明在前領路,帶著沈綏往大理寺衙署而去。忽陀為奴,不能入內,只在城門旁的馬廄休憩等待。
“敢問明少卿,方才那位楊四,是何許人也?”同行路上,沈綏問道。
明輕蔑笑了一下,道:“不過是御史臺文書庫的司書吏,不值一提。”
沈綏不著痕跡地皺了皺眉,接著道:
“某道少卿似乎與他相熟,心中有些疑惑。”
“伯昭兄弟剛剛來,有些事還不清楚。這楊四,並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我大理寺與御史臺經常會有公務文書往來,與這個楊四免不了要打交道。民間俗語,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楊四就是個難纏小鬼,每每我大理寺要從文書庫提文書出來,他都要阻撓一番,害得我每次都要找值事的御史帶我前往文書庫,才能讓他開門借閱。此人不通人情世故,好似廁石,又臭又硬。”明言語中對這楊四多有貶低。
王儉補充道:“這楊四也不知是不是與宇文融有什麼關係,當年宇文融做御史中丞時,他就進來了,之後一直霸著文書庫司書這個位置不走,現在的御史中丞李林甫也不管,我等也是無法。”
沈綏恍然點頭,笑道:“看來,某往後可得供著這位楊司書了。”
“誒,伯昭兄你往他面前一站,或許還真不會被阻撓。”趙子央笑道。
“此話怎講?”沈綏疑惑道。
“這楊四,有斷袖之癖。”趙子央擠眉弄眼地說道。
明與王儉均是憋不住,哈哈大笑出聲。沈綏一臉無語的表情,只覺得被雷得不輕。沒想到她第一天赴任,就遇上這麼一個怪人,真是哭笑不得。
一路前往大理寺的路上,沈綏一邊與三位官員閒聊,一邊回想起了兩年前的一樁曠日持久的朝政鬥爭案。此案與這樣幾個人有關,一方是時任首輔宰相的中書令張說,一方是時任御史中丞的宇文融、李林甫,另外還有時任御史大夫的崔隱甫。
開元十四年,聖人寵信宇文融,然中書令張說素來厭惡他為人,因而時常打壓他。宇文融氣惱,聯合崔隱甫和李林甫,上書彈劾張說:引術士王慶則夜祠禱解,其親吏市權招賄等罪狀。聖人聽後大怒,命三司聯合調查此事。當時調查此案的大理寺代表,就是少卿明。
然,查無果,張說獲釋。次年二月,宇文融、崔隱甫和張說三人彼此攻訐不斷,朝廷不安。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