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3/4 頁)
箭桿了。
目前,以陳德的實力,如果要在箭矢上做文章、下功夫的話,只能是選定箭桿這部分了。
而箭桿細長,一般就是小手指般粗細,與普通的有巴掌大小的符紙相比,可就纖細得多了。
故而,要在箭桿上做文章,繪製符紋,難度就比繪製符籙大得太多了。
不但是繪製符紋的難度,陳德鑽研下去後,各種難題接踵而至。
要在箭桿上做文章,將法術用符紋繪製到箭桿上,首先要選對法術。
比如,成功地將巨木術加到箭桿上後,箭矢一射出,結果變出一巨木來,估計就飛個兩三尺,箭矢就掉在地上,與創制符箭的初衷可就是南轅北轍了。
選對法術沒有難度,陳德稍微一思索,就選擇了乘風術。
理由充分而簡單。給箭矢加上乘風術後,箭矢的飛行速度可能會快上兩三倍,就意味著威力要大上兩三倍。
而且,對弓箭手的射術要求反而降低許多。
因為,要掌握精準地射中遠處目標的箭術,最重要的三點就是:
首先射手要估計出目標距離,然後判斷在這個距離上,箭矢到達目標處後,箭矢自然下墜的高度,以決定調高瞄準點的高度。
其次,弓箭手要判斷當時周圍環境的風向、風速對箭矢飛行軌跡的影響。
最後,將前兩點綜合,以決定最佳瞄準點。這樣,射手就能精準地射中目標。
當箭矢飛行速度快了兩三倍後,在同樣距離上,因為飛行時間短了,故而箭矢到達目標處自然下墜的高度肯定大大地降低了。
同樣地,因為飛行時間短了,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風向、風速對箭矢飛行軌跡的影響,也是大大地降低了。
因而,綜合前面兩點從而確定最佳瞄準點的難度,更是極大地降低了。
思考中的陳德,很快就推論出:
如果創制附加了乘風術的符箭成功了,那麼許多沒有箭道天賦的小修士,就都可以用弓箭精準地射中遠處目標。
而附加了乘風術的符箭,使弓箭的射程更遠了。
而在養脈境、展竅境的小修士中,因為法術和武器攻擊的距離短,威力偏小,那麼這樣的符箭在養脈境、展竅境的小修士中,想不受歡迎都難了。
有了符紙和符籙的成功經驗,陳德兩眼精光一閃,似乎賺到的靈石即將在他面前堆積如山,讓他看到靈石山上閃爍的誘人靈光。
想通了這一層後,陳德對創制符箭的動力更足了,有空就把時間和靈石投入實驗中。
同一種符籙,同樣的符紋,不同的修士繪製出來時,是有差別的。
只要符紋結構、紋路沒有錯誤,並且繪製過程中,封靈無誤,就能得到一張成功的符籙。但是威力就各自不同。
因為箭桿細長,陳德先在符紙上試驗過,乘風術符紋的極限的長寬比例是多少。
陳德對乘風術符紋早已爛熟於心,很快將這個極限比例摸索出來,不過,用掉的靈墨和符紙可是不少。
極限長寬比例找到後,陳德開始嘗試在箭桿上繪製符紋。
因為箭桿與符紙相比,太細,而且是圓形的,原來陳德用得很順手的兩支符筆就用不上了。
經過多次的使用比較後,陳德掏靈石定製了一隻符筆。這隻符筆的特點是筆尖尖細、堅韌,靈墨依附性及靈氣通透性好。
陳德憑藉念力和超強的控制力,仍然在經過數不清的失敗次數後,才成功地第一次將完整的符紋繪製到箭桿上,隨之同步的封靈也很順利。
隨後,意料之內的事情發生了:靈光閃過之後,箭桿碎裂。
普通的竹、木製成的箭桿,承受不了符紋中封入的靈力,自然就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