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君王后(三)功過難斷(第2/4 頁)
然而,君王后並沒有內心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孃家。掌權時期的君王后,依然維繫著與自己孃家家族的關係。她的許多孃家人,在她的手上飛黃騰達,走入了齊國的政治核心。其中,齊國這個時期的丞相,就是君王后的孃家弟。
從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來看,這位後勝顯然沒有與丞相這個重要職位相匹配的能力和才華。他之所以能坐到齊王建的丞相位置上,完全是因為他擁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外戚。
這種憑藉親屬關係而獲得高位的現象,在歷史上並不罕見,但往往會給國家帶來嚴重的後果。在後勝的領導下,齊國政治腐敗、社會動盪不安,最終導致了齊國的滅亡。
要知道,這後勝可是個十足的貪財之徒,而秦國那邊呢,早就把他的這一弱點摸得透透的。於是,秦國果斷地派出使者,帶著一箱又一箱沉甸甸的重金,悄悄地送到了後勝的府上。
後勝身邊的那些賓客和僕從,也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們見有利可圖,也經常偷偷摸摸地,收受秦國送來的大把大把的金錢。
,!
就這樣,被金錢迷了心竅的後勝,夥同他那些同樣貪婪的賓客和僕從,一個勁兒地在齊王面前進讒言,力勸齊王千萬別出兵去援助其他的諸侯國。
齊王呢,也不知是被後勝他們忽悠得暈頭轉向,還是自己也沒了主見,竟然真就聽從了他們的話。
結果呢,秦國就趁著這個機會,對其他諸侯國,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一個接著一個,各個擊破,把那些諸侯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時間來到了公元前 221 年,秦國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齊國進發,展開了大規模的征伐。這時候的齊國,因為後勝在朝中專權當政,整個國家的政局那叫一個混亂不堪。
軍隊裡計程車兵們,也是人心惶惶,毫無鬥志。大家都覺得這場仗沒法打,根本就沒人有膽子去作戰,也沒人願意去作戰。
秦國的兵馬,就這麼輕輕鬆鬆地,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把齊國給滅了。齊國的老百姓們,那是滿心的憤怒和怨恨啊!他們都埋怨齊王,怎麼就那麼糊塗,偏偏聽信了後勝,及其賓客的那些壞主意和讒言,最終導致了齊國的滅亡。
氣不過的齊國人,還專門編了一首充滿悲憤的歌謠:“悲耶,哀耶,亡建者勝也!” 這歌謠裡,滿滿的都是對齊國滅亡的痛心和對後勝的痛恨。
其實,早在君王后臨終之時。她就已經預見到了後勝的能力和為人,以及她兒子齊王建的能力。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彌留之際的她,原本打算給自己的兒子舉薦人才。可惜,最後一刻,她放棄了。
公元前 249 年(齊王田建十六年),君王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她的病情日益危重,生命之火即將熄滅。
就在這彌留之際,懷著對兒子田建和齊國未來,深深的憂慮與牽掛,君王后用盡最後的力氣,艱難地告誡兒子田建說:“群臣中某某人可以任用。”
田建當時或許正因母親病情的沉重而心煩意亂,又或許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囑託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以至於竟沒有聽清母親所說的關鍵人物的名字。
他內心充滿了焦急與惶恐,深知母親的這番話,對於齊國未來的重要性,於是趕忙請求道:“母親,請把他們的名字寫下來,兒臣定當銘記在心,依言行事。”
君王后微微頷首,表示同意兒子田建的請求。田建滿懷期待,迅速取來筆和木簡,恭敬地遞到母親面前,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與對母親智慧的依賴。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君王后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卻無奈地搖了搖頭,嘆息著說道:“孩子,為娘已經忘記了。”
古代君王,對於能臣的任用往往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榮辱。君王后的囑託,本應是為齊國未來指明方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