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竇漪房(六)太皇太后(第2/4 頁)
個女兒皆賜予湯沐邑。
隨後,漢景帝將這一安排奏告竇太后。竇太后得知這一訊息後,心情總算稍有好轉,臉上終於露出了些許,欣慰的神情,也因此願意進食,還特意加了一餐。然而,即便如此,那曾經的傷痛和失去親人的痛苦,依然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
三年之後,公元前 141 年的春天,正月甲子這一天,漢景帝的生命,在未央宮戛然而止。這位曾為大漢王朝的穩定與繁榮付出諸多努力的君主,終究未能抵擋歲月的侵蝕,結束了他的統治生涯。
未央宮,這座宏偉壯麗的宮殿,見證了無數的權謀爭鬥與政治風雲。在漢景帝生命的最後時刻,宮人們神色匆匆,緊張與悲傷的氛圍,瀰漫在每一個角落。
太子劉徹,這位年輕而充滿朝氣與抱負的繼承者,在眾人矚目中即位。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先皇離去的悲痛,更有對未來肩負重任的堅定決心。
而皇太后竇漪房,也因其尊貴的地位,被尊為太皇太后。竇漪房在宮廷中歷經風雨,其影響力不容小覷。她的存在,對於新即位的劉徹來說,既是一種依靠,也可能是一種束縛。
漢景帝的離世和劉徹的即位,標誌著漢朝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轉變。這一時期,漢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在接下來的歲月裡,劉徹將如何在竇漪房的影響下,開闢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漢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 140 年,新帝劉徹,即位不久,雄心勃勃的他,懷著滿腔的熱忱與壯志,欲推行一系列嶄新的政策,史稱“建元新政”。
彼時的漢武帝,年輕氣盛,目光遠大,他敏銳地察覺到國家,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問題,渴望透過革新,來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新政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旨在加強中央集權,推動國家的發展與進步。
然而,由於這一系列的動作幅度過大,力度過強,不可避免地觸動了權貴們的既得利益。這些權貴們,長期以來在舊有的體制下,享受著特權和財富,新政的推行,無疑讓他們感到了威脅。於是,他們心懷不滿,絞盡腦汁地想要阻止新政的實施。
那些詆譭魏其侯竇嬰等人的言語,如同紛紛揚揚的雪花,每天不間斷地傳到竇太皇太后的耳中。這些言語或是誇大其詞,或是惡意中傷,竇太后在日復一日的聽聞中,對竇嬰等人的看法,逐漸發生了改變。
竇太皇太后向來喜歡黃老學說,主張無為而治,追求一種相對溫和、穩定的統治方式。而新政的推崇者們,所倡導的理念,強調積極進取、變革創新,與竇太后所秉持的黃老之學,大相徑庭。這種理念上的巨大差異,使得竇太皇太后心生不悅。
竇太皇太后所代表的是一種傳統的統治觀念,而漢武帝及其新政支持者們,則代表著新興的、積極變革的力量。
這兩種力量的碰撞與衝突,不僅反映了當時統治階層內部的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漢朝未來的發展走向。
竇太皇太后對黃老之學極為尊崇,但其尊崇的出發點,卻並非為了將其運用於治國安邦、造福百姓,而是為了實現個人私慾,將其作為保護自身權力的手段。
在宮廷的波譎雲詭之中,竇太皇太后緊緊抓住黃老之學,這一救命稻草,試圖借其為自己的權力,築起一道堅固的堡壘。
她深諳權力鬥爭的殘酷,明白只有牢牢掌控權力,才能在這複雜的宮廷環境中立足。於是,她曲解黃老之學的本意,將《老子》這部經典著作,當作保衛自己權力的工具,使其成為滿足個人權力慾望的遮羞布。
與此同時,竇太后對儒學,採取了嚴厲排斥的態度。儒學所倡導的仁愛、禮義等觀念,在她眼中彷彿是對其權力的潛在威脅。她害怕儒學的傳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