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第2/2 頁)
壑。或閤家飲毒,或盡帑投河。有司視如螻蟻,無安插之恩;親戚視如泥沙,
無周全之誼。於是八郡之民死者又以數十萬計。福建的情況也並不好一些:
海濱遷民,初時帶有銀米及錙重,變賣尚可支援。日久囊空,既苦餬口無資,又苦
棲身無處,流離困迫,謀生無策,丐食無門,賣身無所。展轉待斃,慘不忍言。2
康熙元年十一月,也就是福建遷海之後的第一年,禮科給事中胡悉寧上
言:&ldo;據福建撫臣許世昌疏報,海上新遷之民,死亡者八千五百餘人。&rdo;胡
悉寧還說,此外&ldo;未經冊報者又不知凡幾&rdo;3。康熙四年,李率泰在遺疏中也
說:&ldo;臣先在粵,民尚有資生,近因遷移漸死,十不存八九。&rdo;4可見徙民受
難的深重。
遷民們既然被視若螻蟻、泥沙,任人踐踏,軟弱者成了犧牲品,強悍者
則鋌而走險。一部分遷民參加了鄭氏義師5,或在當地揭竿而起6,由清朝子
民逼成了反清戰士。還有一部分遷民在內地無法謀生又不甘心坐以待斃,就
砍人樹木,伐人墳墓,掠人妻女,無所不為。甚至&ldo;夜間什伍為群,剜壁抉
1 杜臻《粵閩巡視紀略》。
2 康熙二十三年《溫州府志》卷十三《鹽法》。
3 康熙六十一年《台州府志》卷四《鹽課》。
4 《閩頌彙編》。
5 《清聖祖實錄》卷一一二。
1 《廣東新語》卷二,地語。
2 《清初莆變小乘》。
3 《清聖祖實錄》卷七。
4 光緒十九年《新寧縣誌》卷十四,《事紀略》下。
5 康熙十九年六月福建總督姚啟聖上疏請求復界時說,鄭部&ldo;投誠之眾率皆前日遷徙之民也&rdo;(見《憂畏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