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頁)
監。恰逢歷史上有名的“文章太后”鄧綏執政,她是位博學且有著樸素理想的女人。對古典文化的喜愛達到痴迷的程度,不僅要滿朝文武學習典籍,太監、宮女們也要有文化知識,還定期考試。著地方官府在民間開辦誦經班,一時間,宮中“人人學經典”,朝野“個個辨興亡”。
曹騰有幸生長在有著如此宏偉願望的鄧太后統治時期,一生經歷安、順、衝、質、桓五帝。從陪讀到掌權,坐鎮宮禁三十多年,數次在關鍵時刻立下大功。
曹騰能做到這般,離不開兩個字——學習。
不僅曹騰,其他有見地的太監也一樣,他們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如曹騰的恩師太監蔡倫發明了造紙,受寵的太監唐衡善調治香料,太監趙忠還是建築名流。
公元120年,曹騰進宮十五年。身材和相貌都沒有優勢的他,卻以學識與德行以及業務水準獲得鄧太后的青睞,從此展開他有意無意地介入朝政之旅。從被選為太子劉保的陪讀開始,後跟隨太子隱居在洛陽金烏巷九號,聯合宮內太監幫劉保奪回皇帝位。獨自攀上城頭,一人退去外戚閻顯數千叛兵,周旋於外戚梁冀和桓帝的爭鬥……
公元160年正月,剛退休不到一個月的曹騰,竟然過早迎來了人生結局。從母腹走進了闊大厚重塗著黑紅二漆,雕刻著雲氣紋樣的金絲楠木棺材。
魂歸故鄉難安息
正月二十三,從洛陽前往譙郡的路上,雪花紛飛,四下白茫茫一片,大有將旅人困頓在路上的勢頭。沒有車轍沒有腳印的官道上,護送曹騰棺槨回鄉的一行人,只能冒著風雪,推著車艱難前行。
這是曹家三代男人第一次集體回鄉。祖輩曹騰已於正月初八逝去,八歲進宮當太監,曾經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衣錦榮歸,一直都以公務繁忙為由未能成行,沒想到卻以這樣的方式奔赴故鄉的懷抱。
子輩曹嵩,自從他四歲時被父親曹朗以五千錢的代價過繼給四叔父曹騰後,這是第一次回故鄉。好像他當曹騰養子的使命,就是為了將曹騰的棺槨帶回故鄉安葬。這其間他也曾無數次思念過生身父母,多少次夢迴他熟悉的田間地頭。為了守孝,他辭去經學院博士,如今除了“太監養子”糟糕的身份外一無所有。
孫輩曹操,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踏上回鄉之旅。他的母親丁氏是洛陽人,出生在京都洛陽。但他的根在譙郡,那是天地間永不磨滅的摯愛之情。再過十天半月,譙郡就要迎接他的第一次歸鄉。
整個送葬隊伍大約二十來人,共三輛車。有十二三個人專門推扶裝運棺槨的平板馬車,另外數人掌管曹操和他的繼母(母親已於三年前去世)所乘篷車,還有一輛擺放竹簡、生活用具、食物、雜物等的斗車。
曹嵩及所有趕路的腳力們都穿著芒鞋或皮革鞋,泥水早已深透進鞋子,從腳指頭到膝蓋。風雪灌進領口和袖口,冰涼徹骨。所有人素服、衰麻,面帶哀榮,人頭、車頭、馬頭皆綁紮著孝帽、紙幡,和著漫天飛雪,組成一幅天地同哀圖。
這真是一次糟糕的旅程,曹嵩一邊扶著拉棺槨的馬車,一邊在風雪中招呼車伕和苦力們小心,不要使棺木顛簸,搖晃。
這也難怪,馬車上停放著的闊大而結實的黑漆楠木棺材,用來裝曹騰那瘦小乾癟的軀體,實在顯得浪費而多餘。曹嵩害怕遺體在棺材裡來回晃盪,撞碎了那件穿在曹騰屍身上的銀縷玉衣。
孝子賢孫扶棺槨回鄉,必須徒步前行。曹操年紀還小,又逢風雪當途,只在經過亭子、關口和諸侯國地界時,才下車跪拜諸般神靈。
眾人腳踩溼滑泥地發出的吧唧聲讓曹操在繼母懷中進入夢鄉。突然幾聲馬的嘶鳴,把他從睡夢中叫醒。爬起來掀開簾子,馬兒昂頭鳴叫,口鼻中噴出白氣。圓得像個不倒翁的父親被泥濘的道路折騰成了泥人,他正在和眾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