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第1/2 頁)
事已至此,政宗當然不能再露出為難的表情。畢竟,在過去的一年內,當別人都在戰場上疲於奔命時,他卻整天無所事事地待在內地。不過,依目前的情勢來看,如果運氣不好的話,那麼恐怕大軍在抵達平壤之前,兵力至少要折損一半以上。
&ldo;我衷心期待的時機終於到來了!殿下放心,我會先和淺野大人父子仔細商討一番,然後立即渡海。&rdo;
儘管表面上表現得非常樂意,但是政宗的心裡卻暗暗叫苦。
在秀吉身邊的部隊,除了伊達勢之外,還有德川、前田及蒲生勢,然而秀吉卻指名要政宗和與他關係良好的淺野幸長聯袂出兵,實在令人不得不起疑。不過,以政宗的聰明才智,只要稍加思考,便不難想出是三成在從中搞鬼。
政宗之所以憎惡三成,絕不純粹是基於感情因素,而是因為雙方都是具有敏銳直覺的俊才,所以對對方的性格、癖好等都非常瞭解。
三成固然知道政宗天生傲骨、卓然不群,而政宗則認為三成是:
&ldo;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表面上對秀吉唯命是從,內心裡卻對他嗤之以鼻。&rdo;
同類之間往往具有不可思議的相知能力,因此三成對於伊達政宗和德川家康往來密切一事,自然保持著高度的警戒。
在任何人的眼中看來,這都是理所當然的現象。因為,家康具有僅次於太閤的實力,而政宗則具有機略縱橫的叛骨。
一旦兩人的勢力聯合起來與秀吉為敵,那麼必將導致豐家天下的覆滅。
&ldo;把其中一方派往戰場,是隔離他們的最好辦法。&rdo;
三成有這種打算,而政宗也能立即感受到他的想法。
出乎三成意料之外的是,自己建議秀吉派遣淺野長政父子和伊達勢一起渡海出征的做法,反倒正中政宗的下懷。
就奉行資格來看,淺野長政的地位遠在三成之上。長政一向相信政宗的實力,因此他認為政宗一定會膺選攻敵的重任,對於三成的存在及其計劃則全然不知。
&ldo;真是一個心機頗深的傢伙,我一定得讓他見識見識我的厲害才行。&rdo;
於是政宗與娶了關白秀次之妹為妻的淺野幸長(當時名叫長慶),聯袂於三月二十二日自名護屋出航。
在戰略佈署方面,政宗命鬼庭綱元在名護屋固守營地,又命擔任先鋒的原田宗時、富冢信綱、伊達成實、留守政景、白石宗實、片倉景綱諸將與淺野勢同一船隊,自己則率領田手義宗、亙理重宗、桑折點了齋、遠藤宗信、高野親兼、石母田景賴、柴田宗義等大將,組織了另一支船隊。
出帆之時原是晴朗的好天氣,詛料離港不久即遭遇了大風暴。在無法前進的情況下,政宗只好下令將船隻泊在壹岐的風本,一方面躲避風浪,一方面檢討戰況。
由於日本方面的船隻不足,因此這是最後一批開往朝鮮的援軍了。
另一個令秀吉感到頭痛的問題是,如果將船隻用來運送軍隊的話,那麼就不能運送兵糧;反之,如果先運送兵糧,則勢必無法運送援軍。
此外,隨著戰場上死亡人數的增加,更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可怕的疫病,使得罹患的百姓不斷地增加。至於舟子們因為失去賴以維生的船隻而致凍死、餓死者,更是不計其數。
因此,逃到內地的軍夫及下級武士為數眾多,而且大半藏匿在大坂、京都等大都會裡。眼見兵力日益流失,秀吉乃在四月三日下達命令,嚴令各地官府在各港灣及主要道路設立關卡,以便羈捕棄職逃亡的兵士。不過,奉命渡海徵討朝鮮的伊達、淺野軍隊,卻一直等到船隊抵達風本及對馬的國府以後,才聽說了這些事情。
&ldo;看來這將會是一場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