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48(第1/3 頁)
進了冬月, 周嘉謨和黃克纘這些天恨不能駐紮在乾清宮,每天盯著劉時敏這個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看他籌辦天子大婚的事情。
另外一個忙得飛起的就是公鼐, 他是禮部尚書,可是明朝就沒有迎娶皇后的先例給他做參考, 愁得他的頭髮都快掉光了。
還是禮部左侍郎周如磬不忍見上司這麼煎熬, 提議他直接去與天子商議。
“部堂,這雖是天子娶親, 按周禮去做也不為錯。不如就直接問問天子的意思了。”
公鼐想了一會兒說:“我們倆教導天子這麼久, 你覺得去問天子是可行之事麼?你不擔心他提出什麼匪夷所思的事情, 然後禮部不能照辦、首輔葉向高又支援天子?”
周如磬默然。
內閣首輔一躍而成朝廷最得天子信任之人,要說言聽計從還遠遠未到,但是葉向高的大部分建議,天子都很順利地照章全允。周嘉謨和黃克纘為何守在乾清宮,就怕葉向高在天子大婚上, 為迎合天子做些出格的事情。
其實他們都想多了。葉向高才沒心思關注天子大婚的流程, 他現在的全部心力都用在明年的預算上。周嘉謨和黃克纘是因為其下屬的侍郎們,分別把兩部的事務都承擔起來, 有的是閒空兒了。他卻是每天不得閒的。
他抓著汪應蛟先捋順明年花銀子的必須專案。
例如陝西移民的事情, 明年要繼續做;派出去考察渭河、涇河的工部觀事之新科進士們,雖還都沒有回來京師, 但黃河河套種樹的事情, 還得繼續做。
這都是白投銀子進去, 短期看不到收益的。
就數工部侍郎徐光啟的事情最多最難處理了。他想要更多的、在算學方面有特長的進士做幫手, 造船、造炮、改進火銃……都需要人手。
他知道徐光啟的要求正當,本來這事兒也屬於吏部去考核安排。可是王永光卻覺得徐光啟要求進工部的考試條件太高,導致今年工部沒招考到足夠的新科觀政進士。
這些觀政的新科進士,是各部最好用的打雜人士——素質夠高、夠聽話、幹活還認真。
王永光開始把招考的事情交給徐光啟放手去做,等考試之後,徐光啟只錄用了五個能上手做事的。等到年底了,王永光發現人手不足了。工部的事情多了去了,就添五個新進士頂什麼用啊。
沒辦法了,王永光不得不找吏部、找內閣,想要一些庶吉士來工部做幫手。
周嘉謨沒意見,他直接對王永光說:“有孚,你看好哪個庶吉士,老夫讓朱兆隆或者何乾宰去與他說。”
吏部侍郎出面去與庶吉士談話,試問哪個庶吉士敢不應下來?但是這方案報到內閣,葉向高就不透過。
庶吉士要經過系統的三年學習呢,你工部這麼打亂庶吉士的學習計劃就不妥當。而且徐光啟要的是特殊人才,不是文章做的好就能勝任工部的事情的。
王永光的計劃在內閣卡住了,他就去找天子申述。
葉向高得知後,看王永光更不順眼了
——循規蹈矩的工部尚書,換了別人也能做。他在考慮是不是去與周嘉謨好好談談,建議天子改換徐光啟做工部尚書,也省得工部的事情在王永光手上轉一圈,然後才能送上來。
最重要的事情是徐光啟把黃河要改回故道的事情,列到了工部的今年提案上。要用新的煅燒出來的石灰粉構建新的黃河大堤、渭河河堤。
這又是一筆大開銷。
王永光為了和葉向高做對,把三大殿的專案也列到了工部的明年計劃裡。
葉向高看過戶部今年入銀總數,他此時最想有的就是點石成金的法術,先把徐光啟那些一項項燒銀子的、可是朝廷卻不得不做的事情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