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47(第1/3 頁)
葉向高提出給張居正的反正之事, 也是反覆在心裡忖度過許久的,他就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提出來。
周嘉謨提到了要他學張居正,可不就是天賜良機了?!
他的少年期就是張居正當政的時候, 眼看著大明富強起來,那張太嶽就是葉向高崇拜的偶像。可惜他尚未中進士, 張居正卻駕鶴西去, 未幾張家人就被圍困在遼王府裡,餓死、自戕、流放……
因為有人在天子和太后耳邊進讒言, 說張太嶽執政十年傢俬超百萬, 足夠潞王就藩所用。
沒機會追隨自己崇拜的首輔, 興盛大明,實現自己心中夢想,造福百姓,葉向高早就決定要為張太嶽做點兒身後事。
他一直在尋覓機會。但是等他做了閣臣之後,他明白只能等萬曆帝千秋之後, 才能為張太嶽反正了。
所以他懷著對潞王府的仇恨, 看著李太后溺愛潞王,看著萬曆帝偏疼福王……隔了四十年後, 當潞王之子被奪了藩地和藩王府所有的時候, 葉向高拖著方從哲等閣臣不為潞王府說話;當天子對萬曆帝的愛子福王除藩的時候,儘可能地勾連御史, 沉默以對天傢俬事。
等葉向高在內閣中從小透明、慢慢靠能力熬成隱形的首輔, 贏得了次輔劉一燝的尊敬, 贏得韓爌的認可, 也贏得了天子信任的時候,他就開始積極尋找能為心目中最崇拜的大明首輔、創出萬曆中興的百年功臣正名的機會。
他深信自己沒有看錯天子。依著天子登基兩年來整飭吏治、徹底清除了重疊設定的六科給事中制度、讓御史也去做實事;清查隱田、廣開商路、平均全天下所有人的賦役;清理內廷十萬宦官為淨軍,撤了留都的六部;信用熊廷弼、徐光啟等有專才的臣子,就連勳貴子弟也開始啟用;磊落、光明、正大的心性、竭力想讓大明儘快富強起來的做事方法,絕對會正面看張太嶽的執政十年。
葉向高堅信:只要有人提出為張太嶽正名,天子就會允了此事。唯一的難處就是天子會不會顧及萬曆帝的身後名,會不會要拖個人出來給萬曆帝背過。以及自己到時候該推誰出來為萬曆帝擔罪名。
朱由校對葉向高在此時提出為張居正平反感到詫異。他下意識地略張大眼睛,盯著葉向高不說話。怎麼也沒想到葉向高會有這麼大的膽子,沒有任何鋪墊、直接就要求給張居正平反。
該不該呢?太應該了。
張居正做首輔期間是大明最後的輝煌,要是沒有張居正那十年的辛苦,萬曆別說三大徵,就是單純想平息寧夏的蒙古人哱拜叛變都夠嗆,更別說播州的苗人叛亂、還有協助朝鮮驅趕日本幕府的侵略了。
但只要想到出兵朝鮮的事情,朱由校的心裡就不舒服。大明作為宗主國,出兵、出銀子去幫朝鮮打侵略朝鮮的日本幕府。戰爭投去了大幾百萬、近千萬兩的銀子,將士傷亡不少,國力下降,最後卻沒得到什麼相應的回報,這事兒乾的簡直太划不來了。
最令人氣惱的是,朝鮮在薩爾滸之戰後,居然轉而投向了建奴。泰寧侯從遼東回來請示對朝鮮的處理法子,朱由校留中了泰寧侯的摺子。他仍然在等處理朝鮮之事的合適機會。
周嘉謨見天子眼神飄忽,知道天子走神了,輕咳一聲提醒天子。公鼐卻想起天子前幾日說的朝鮮。難道天子想把這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放一塊去做?
公鼐試探道:“陛下,臣以為該給張太嶽反正。朝鮮之事也該有個主張了。遼東等著陛下的意見行事呢。”
韓爌屬於激進的好戰分子,立即跟著說:“大明庇護朝鮮幾百年了,可朝鮮卻在大明最艱難的時候投向了建奴。如此的藩屬國,不要也罷。”
朱由校看向韓爌,臉上浮現出略微的笑意。葉向高腦筋急轉,公鼐怎麼把給張太嶽反正與朝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