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5 頁)
,一個剛剛成年的女孩,寫這文章的文筆與感覺,都堪稱老辣。
此文前半部分寫了自己幼時的各種才氣,後邊寫了自己如何在現實中“不行”。結尾處,便是那句被當代“小資”們掛在嘴邊的名言——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張愛玲在這裡想寫的,也許是“蝨子”,一個無傷大雅的筆誤。在中國古代,先賢有“捫蝨而談”的高雅,讀過古典的張愛玲,會熟悉這個意象。不過這“蚤子”一詞,卻成了她的獨創,後來有的版本改為“蝨子”,便索然無味。
當然,她在文章中無論怎樣批判自己,也掩蓋不住一種自信。她有足夠的底氣要去摘取桂冠,至於那桂冠有多麼華貴,她暫時還想不到。
關於這篇文章,還有一段紛爭了半個世紀的公案。
在1976年出版的《張看》附記裡,張愛玲提到,這個《我的天才夢》當年獲《西風》雜誌徵文第13名,為名譽獎。因為字數受限制,所以當初寫的時候,只好極力壓縮。可是獲獎的第1名,字數要多出好幾倍。她在36年後言及此,仍憤憤不平。
1994年,《對照記》在臺北《中國時報》獲第17屆文學獎的特別成就獎,張愛玲應邀寫了獲獎感言《憶〈西風〉》,重提舊事。這一年,距離“西風事件”足有55年。
最後這次,她對這個“西風門”事件說得格外詳細。她說,當年《西風》雜誌懸賞徵文,題目是《我的……》,限五百字。首獎大概是五百元,記不清楚了。她受五百字限制,寫好後,曾一遍遍數得頭痛,務必刪成四百九十幾個字,少了也不甘心。
不久,《西風》雜誌通知她得了首獎,但收到全部獲獎名單,才發現首獎題目是《我的妻》。而她的《天才夢》排在末尾,彷彿名義是“特別獎”。《我的妻》寫的是一對貧困夫妻的事,長達三千字。
雜誌社沒給她片紙隻字的解釋。張愛玲自嘲道:“我不過是個大學一年生”。唯有一點可欣慰的,就是獲獎文章結集出版時,書名用了張愛玲的題目《天才夢》。
待“張學”蜂起,這件事自然考證者眾。專家陳子善鉤沉輯佚,挖出了1939年9月1日出版的《西風》第37期的原件,“徵文啟事”赫然在目!
原來,字數限制並非五百字,而是“五千字以內”。首獎《斷了的琴絃——我的亡妻》,字數恰好為五千字,《西風》雜誌並沒有“不計字數,破格錄取”。而且張愛玲自己的那篇《天才夢》,全文亦有一千多字——也超過了五百字。
還有首獎僅有五十元,而不是張愛玲記憶中的“五百元”。
在原定的10名獲獎者確定後,因佳作甚多,編輯部不忍心遺珠,又臨時加了三個“名譽獎”,張愛玲得到的是名譽獎中的第3名,也就是最末一名。
張愛玲對這件事的記憶,為何有這麼多的不確之處?究竟是記憶漫漶,還是當年曾經道聽途說?
這都無法考證了。
我倒是認為,有如下幾種可能:
或是由於張愛玲少年時代的情結所致。來自父親一邊的壓迫,使她的意識中埋進了“受虐傾向”,她總是在懷疑命運對她不公,導致對一件小小往事的扭曲記憶。
或是當初張愛玲應徵投稿時,期望值過高。不料卻排在末位,導致心理嚴重受挫,終於形成“誤記”,以作為平衡。
《我的天才夢》讓我們知道:張愛玲在向寫作的天地衝刺之前,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牛刀小試。
——當她的下一篇中文作品變為鉛字出現時,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才”就要橫空出世了!
�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她用英文小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