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獻俘頡利可汗(第1/3 頁)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二月二十六日寒食節,李世民按慣例舉行取新火、賜新火儀式。
李世民命令殿內公公們在太極殿前鑽榆木取火,約摸三刻後,有一公公先取得火進上,李世民賜這位公公絹三匹, 金碗一口。
然後,由公公們將這新取火種,點燃一些包有棉花、硫磺的土紙包後,再將其吹滅,再放進小竹筒中,立刻將竹筒蓋上蓋子,這樣就做成一些火摺子。
李世民將這些火摺子賞賜給王公貴戚、元勳重臣,以示寵幸。
正當取新火、賜新火儀式接近尾聲時,李世民發現唯少了杜如晦一人。這時,突然天空中一陣滾滾春雷,震耳欲聾。李世民不由地仰望天空,問袁天綱說道:“春雷震耳,似乎預示了什麼?”
袁天綱回答:“春雷一響,好壞預兆皆有之。”
李世民一聽就來興趣,繼續問道:“但聞其詳!”
袁天綱答道:“好預兆是前線李靖將軍活捉突厥頡利可汗;壞預兆是有一位重臣不久去世。”
李世民及身邊大臣們聽罷,且喜且悲。
這時,一前線五百里快馬歸來的北衙禁軍跑步來報:“大捷!前線大捷!活捉突厥頡利可汗!”
頓時,太極殿內外群臣們欣喜萬分,紛紛跪地高呼萬歲。
李世民龍顏大悅,吩咐殿中殿,要去太廟告慰歷代祖先。這時,一公公來稟報,說杜如晦的長子杜荷代替其父領新火。
李世民聽罷,心裡咯噔一下,暗叫不好,莫不是壞預兆應在杜如晦。便問杜荷其父為何未親自來領新火?果然,杜荷進殿哭著稟告,家父杜如晦已病重,只好由其代父領取新火。
李世民急派太子李承乾隨同杜荷探問病情,等自己從太廟歸來,又親自前往探望,並派遣御醫日夜看護醫治。
四月初二,李靖率出征大軍回長安,獻俘禮正式開始。這日上午巳時,李靖率眾將領及一千精騎,中間簇擁著一囚車,頡利可汗站立在囚車中。
李靖等精騎在皇城玄武門與北衙禁軍匯合後,由宮廷舞樂隊伍作為前導,北衙禁軍、李靖等精騎、囚車緊隨其後,進入皇城。
宮廷舞樂隊伍在前吹奏秦王破陣樂,當獻俘隊伍遊行到太廟門外,樂聲停止奏樂,獻俘“待告禮”正式開始。
此時,李世民率領文武百官、王公及外國使臣,已來到太廟。
首先,李世民依次在太廟中九廟的神主前,獻上祭酒,用祭酒倒在地上,跪拜,站起來,再跪拜。
其後,李世民依次在九廟的神主前再敬獻上祭酒,太祝宣讀祝文。
太祝從依次將九廟神主前的祭酒樽中的福酒倒在一個酒樽內。接下來,已升任侍中的王珪進獻福酒給李世民,李世民喝下福酒。
太祝依次割取九廟神主前的胙肉和黍稷飯放在籩器上,先由蕭瑀進獻給李世民吃掉。
然後,太祝從依次將九廟神主前的酒樽中的福酒倒在一個酒樽內。將福酒交給李靖喝下。
其後,太祝依次割取九廟神主前的胙肉和黍稷飯放在籩器上,交給文武百官、王公及外國使臣吃掉。
自此,獻俘“待告禮”儀式結束。
“待告禮”結束後,獻俘隊伍繼續遊行順天門樓下,李世民也率領文武百官、王公及外國使臣在順天門樓上就位。
大理寺卿戴胄請求聖上對頡利可汗裁決。聖上召見頡利可汗,數落著他說:
“頡利可汗,你憑藉父兄留下的業績,荒淫暴虐,自取滅亡,是第一項罪惡。
數次與朕結盟卻又背叛盟約,是第二項罪惡。
依仗兵強好戰,殺戮大唐百姓如草莽,是第三項罪惡。
蹂躪大唐的莊稼,掠奪大唐的百姓,是第四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