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活捉頡利可汗(第1/3 頁)
突厥頡利可汗率領六萬殘部逃到鐵山,據險防守,總算喘了一口大氣,聽訊息說自己的可敦義成公主被殺,其他嬪妃、公主及蕭皇后、楊政道等都被俘,悲傷不已,又無所作為,只有日夜飲酒麻醉自己。
這時,聽說執失思力也逃回鐵山,於是就像抓了一個救命稻草一樣,與其商議出路。執失思力勸其先向大唐詐降,手裡還有六萬軍隊本錢,只有等躲過這次兵災,經過幾年休養生息,重整旗鼓,捲土再來。
事不宜遲,頡利可汗派遣執失思力立即去長安向大唐投降。正月十八日,執失思力穿著朝服在太極殿門外西邊站立,面向東方。鴻臚卿唐儉出殿門,面向執失思力問:“敢問請何事?”
執失思力回答:“奉制勞聖上,突厥汗國使者求覲見。”。
唐儉進殿稟告李世民,李世民說“准奏!”
殿中監宣“突厥汗國使者進殿。” 唐儉出殿外迎執失思力進太極殿。
執失思力向李世民跪拜後,起身站在殿中北部方位遞交投降書。殿中監將投降書遞交給李世民。
李世民閱完投降書後,命中書舍人楊文瓘捧著聖上敕書走到執失思力,宣稱“有敕書”。 執失思力再跪拜後,起身站立接過聖上敕書。
李世民對執失思力厲聲說:“你將敕書交給頡利可汗,告訴他數次與我結盟,而毫無信義多次背棄盟約,數次入侵我大唐,劫掠我大唐百姓,欺凌其內部弱小部落,逼迫突利可汗逃歸大唐。朕這次派遣大唐軍隊,弔民伐罪,救兩國百姓於水火。朕有好生之德,體恤突厥百姓遭遇天災人禍,期盼消除兵災,祈求和平。朕這次接受頡利可汗的求降,寬恕他的罪行,儲存他的國家。”
執失思力再次跪拜陳謝。然後執失思力在唐儉的引導下出殿,他先在典客署安排的客館等候暫且安頓。
李世民召唐儉,下詔命:“命鴻臚寺卿唐儉為大唐受降使,即日啟程隨執失思力前往突厥,與頡利可汗對接受降事宜。”
唐儉叩首接旨後,叫上執失思力,即刻啟程離開長安,日夜兼程,於二月初八日上午趕到鐵山頡利可汗的臨時牙帳。
同時,李世民再下詔命:“命李靖率唐軍停止攻擊鐵山,配合唐儉受降、迎接頡利可汗。”
二月初七夜酉時,白道。李靖已與李積等六路唐軍會師在白道。李靖在唐軍軍營裡接到了李世民派人送來的詔命,立即召集唐軍眾將領來中軍大帳商議此事。
李積首先發言:“頡利可汗雖已戰敗逃竄到鐵山,剩餘的兵眾還有數萬人。頡利可汗外表語言謙卑,內心其實在詐降,想等到來年草青馬肥,逃入漠北。等休養生息,恢復元氣後捲土再來。此次放過頡利可汗,以後再想抓住他可就難了。”
李靖說:“頡利可汗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的兵眾還很多,若逃跑越過磧北,依靠突厥的基本盤九姓部落,道路阻塞並且遙遠,追擊他是很難趕上的。如今唐儉持詔書已到他那裡受降,他們必定自行放鬆警覺,若挑選精騎一萬去襲擊他,不戰而擒獲頡利可汗。”
張公謹馬上表示反對:“聖上下詔書已經允許頡利可汗投降,我們如果違犯君命,是要受到大唐律法嚴懲。況且唐儉已在他那裡,如果我們去襲擊突厥大營,唐儉的性命不保。”
李靖說:“當年漢高祖劉邦派酈食其勸降齊國,韓信出其不意滅掉齊國。今日我們也效仿韓信,出其不意滅掉突厥。唐儉的性命與滅掉突厥想比,他就死不足憐惜!”
張公謹提醒李靖,說:“如果這次奇襲鐵山擒獲了頡利可汗,即使損失一個唐儉,聖上也不會怪罪我們;如果擒獲不到頡利可汗,破壞了受降頡利可汗的大局,違背了聖上的旨意,又損失了唐儉,聖上必然會嚴懲我們。”
就在眾將領還在猶豫不決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