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在此,我們不能詳細敘述英國是怎樣無視埃及名義上是土耳其帝國的屬地這樣一個事實,而於1883年佔領埃及的;我們也不能細說1898年馬爾尚上校如何率軍從非洲西海岸經中非,企圖在法紹達侵佔尼羅河上游,幾乎引發英法之間戰爭的事。
本書不能詳述的還有,英國政府怎樣在最初允許奧蘭治河和德蘭士瓦的布林人(即荷蘭移民)在南非建立兩個獨立的共和國,後又於1877年毀約,併吞並德蘭士瓦共和國;以及德蘭士瓦的布林人怎樣為自由而戰,並於1881年在朱巴山戰役中戰勝英軍‐‐由於報紙進行了持久的宣傳,這一戰給英國人留下了慘痛的記憶。1899年,英國與這兩個國家之間又發生了戰爭,耗時三年,付出了巨大代價,才使這兩國戰敗投降。
然而這次征服是短暫的。1907年,征服它們的帝國主義政府下臺,自由黨人負責處理南非問題,於是這兩個共和國又重新獲得自由。它們和好望角殖民地以及納塔爾自願聯合,結成了由南非各小國組成的大聯邦,成為英王治下的自治共和國。
在短短25年的時間裡,非洲已被瓜分完畢。未被吞併的只有3個相當小的國家:西海岸解放了的黑奴的居住地賴比瑞亞,穆斯林蘇丹治下的摩洛哥,信仰古老、特殊基督教的未開化國家阿比西尼亞,這個國家在1896年阿杜瓦戰役大敗了義大利,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的獨立。
第49章 歐洲入侵亞洲與日本的崛起
很難相信大多數人能接受這張用歐洲色彩輕率地塗抹出來的非洲版圖,並以此作為永久解決世界事務的新法則。但是歷史學家的責任在於如實的記錄它就這樣被接受了。19世紀的歐洲人只有一些十分淺薄的歷史知識,並沒有深入思考的習慣。機器革命使歐洲人暫時確立了其在世界中的優勢,那些面對諸如蒙古大征服之類重大事件的茫然無知的人們認為似乎這就足以證明歐洲人將永久主導人類世界。他們不明白科學及其成果是可以轉移的,也沒意識到中國人和印度人也完全能夠勝任法國人或英國人所從事的研究工作。他們認為西方具有某些固有的知識原動力,而東方則具有某種保守和懶惰的特性,這將確保歐洲在世界永遠處於支配地位。
這種愚昧想法的結果,就是歐洲各國的駐外官員不僅開始積極同英國一起爭奪那些野蠻和落後地區,而且開始參與對地廣人稀的亞洲文明國家的瓜分。似乎這些國家的人民不過是等待開採的原材料。英國統治階級在印度看似輝煌實則岌岌可危的帝國主義事業,荷蘭在東印度群島數量龐大的、利潤豐厚的產業,使作為競爭對手的其他大國無不夢想在波斯、行將解體的奧斯曼帝國以及印度、中國和日本鑄就同樣的輝煌。
1848年,德國強佔膠州灣。作為回應,英國佔領威海衛。翌年,俄國奪得旅順。對歐洲的憤恨很快在中國蔓延開來,不久出現了殺害歐洲人和基督教徒的事件。1900年,北京出現了圍攻歐洲駐華使領館事件。歐洲聯軍攻入北京,營救使領館人員,並竊取了不計其數價值連城的寶貝。接著俄國佔領滿洲裡。1904年,英國入侵西藏。
這時,一個新的強國加入了大國爭奪‐‐日本。此前在人類歷史上,日本只不過扮演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封閉的日本文明並未對人類做出多大貢獻。它接受的很多,給予的卻很少。嚴格地說,日本人屬蒙古人種。其文明、文字、文藝傳統都是由中國傳入的。其歷史奇特而有趣:它在歐洲進入基督教時代早期的幾個世紀就發展了封建騎士制度。它對朝鮮和中國的進犯不過是英國對法戰爭的翻版。日本在十六世紀開始被動地同歐洲的交往。1542年,一些葡萄牙人乘一艘中國帆船到達日本。1544年,基督教傳教士弗朗西斯&iddot;澤維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