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65(第3/3 頁)
呢?
自己要去長子墓前看看,要告訴他倉糧折色革除鹽哨已經成為定例,福清的百姓再不會為受到兵痞的敲詐勒索。
汝習,為父愧對你啊。
葉向高每看到天子把太子三兄弟帶在養心殿里長大,每次看到聰明的太子,日漸長成,對政事半解不解地懵懂發問,自己在解釋之餘瞥到天子關切的目光,過後都免不了再度想起長子。
致仕吧,致仕吧,看一次天子和三個皇子的父子互動,那就是再次翻開沒癒合的心頭重傷,那就是硬剝開猶自新鮮的痂皮,還是鮮血淋漓,還是痛徹心扉。
萬曆十一年還在朝的進士就剩自己一個了。自己的離開也標誌著癸未科的進士,徹底地告別了大明的朝堂。先是方從哲、然後是葉向高、再是朱國祚,怎麼也沒想到崔景榮會走到自己的前面。
他比自己小了十來歲呢。
果然是天子所言的過剛易折嗎?
葉向高把最後一點東西裝進了隨身的箱籠。回首看一眼屬於自己十幾年的書房,在心底和這間屋子告別,回去福清有芙蓉園、有豆區園。
至於獨留在京師、與人周旋酷肖自己的長孫,是不用自己擔心的。有楊景辰、周延儒還有範景文這三位閣老照顧他,有器重人才的天子在,他會過得很好很好。
想到自己扶起來的範景文,葉向高露出微笑。昔年他絕對會成為天子的左膀右臂、也會成為太子的左膀右臂。
※※※※※※※※※※※※※※※※※※※※
沒想到會有葉向高的番外吧
哈哈
*
葉成學,葉向高長子。
轉網文閩侯福清有民間順口溜曰:“狀元沒子翁正春,宰相無子葉相公”,古人無後為大,葉向高雖生有:葉成學、葉成敏、葉成昌三子,奈何長子葉成學生年36歲即歿,在重視嫡長子的封建時代,葉向高也被算去無子送終之類裡。
私以為編撰遮掩順口溜的人,是羨慕嫉妒葉向高二度為首輔呢。
葉向高在長子葉成學的墓誌銘裡,寫有:“子葬父,理之常,父葬子,能不傷?”
葉向高的長子除了厭倦舉業,其他方面算得上是別人家的孩子了。
可惜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葉向高在多次上書請辭,終獲批准,理清首尾可以返鄉後,他日夜兼程在十二月初三日抵家。遺憾的是,葉成學卻於十二月初一日病故,父子無緣再見最後一面。
**
範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節官員。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宣府,前鋒直逼京師的奏報傳來,範景文茶飯不思,夙夜憂嘆。有大臣提出讓崇禎棄京南逃,以避鋒芒,對此,範景文堅決反對。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池失陷,起義軍擁入京師,包圍官宅府第。聞此訊,範景文急速趕到宮門。宮人說:"皇上已經出去。"又急速趕到朝房,賊寇已經堵塞道路。隨從的人請他換下服裝回家,範景文說:"皇上出去了,我怎麼能回家呢?"就在道旁的廟中草擬遺疏,又用大字寫道:"身為大臣,不能夠滅賊雪恥,死有餘恨。就到演象所拜辭闕墓,跳入雙塔寺旁的古井而死。
範景文死的時候,猶以為皇上已逃亡南方,殊不知皇帝已自縊身死。
他死後,贈太傅,諡號文貞。清朝賜予諡號文忠。
***
私以為崇禎去南京,南京六部齊全,建奴不比滅宋之金國,大明尚有翻身餘地。
範景文誤國誤崇禎。
/">/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