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65(第2/3 頁)
費盡所有的心思讓萬曆帝接受他。
想起方從哲,葉向高不免會先升起些愧疚。方從哲那些年承擔的壓力,絲毫不比自己做“獨相”的時候小。自己初做閣臣的時候,建奴尚未成勢,雖是百般艱難,但也比方從哲內外交困要好太多了。
但之後又覺得驕傲。如果不是自己的舉薦,方從哲這輩子絕對做不了閣臣、最終也絕對不會有大學士的榮譽告老。要是沒有自己的幫助,方從哲也不會有太子太傅的名頭入墓。
但是若沒有方從哲在泰昌元年拉自己一把,想想那些被天子否決的、失去再度進入官場機會的能人、那些強悍的對手,葉向高不僅為自己慶幸,還對方從哲這個處理政事能力平庸的同年,充滿了發自內心的感謝。
那與方從哲結成聯盟的日子,真是此生最愜意最快活的啊!
為了給方從哲打理“遺禍”,不得不出面遊說朝廷重臣。每次回想起來,葉向高都為自己捏一把汗的同時,又想放聲為自己喝彩。
能說服鐵面無私的張問達從同年的角度考慮事情,能說動剛直不阿的崔景榮、老成謀國的周嘉謨、一心只有朝廷的黃克纘等,自己該是那時候入了天啟帝的眼,該是自己能夠很好地調動朝臣為一個目的行事,才有了後來的再度為首輔的榮耀吧。
好還是不好,真的說不清呢。
方從哲致仕,自己不得不打點起所有的精神,努力揣摩天子所思所想,努力跟上天子的征戰腳步,為天子處理可能來自朝廷的阻力。
殫精竭慮地從天子的角度考慮事情。連一向中允、持重的周嘉謨,都在背後說自己——肩膀上扛著的是天子的腦袋。
那又如何呢?
自己站穩了首輔的位置,也再度得到了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的頭銜,這也代表了自己可以拿著乾乾淨淨的銀子、都是天子給的俸祿,在致仕以後成為富家翁。
能做點兒修橋鋪路積陰德之事。
對了,還可以蔭一子為五品官。
想到天子破例恩蔭出仕的孫子,葉向高思緒萬千。多少二榜進士,終其一生也就是五品官。可是自己貢監出身的孫子,能聽從自己勸說,放棄他二十年、甚至此生也不能成功跨越的春闈門檻,選擇了恩蔭出仕,憑數術的優勢在戶部立住了根腳。
旋即成為戶部郭允厚和楊嗣昌器重的四品郎中。
蔭嫡長子為首選的五品官,變成了破格恩蔭嫡長孫出仕。葉向高覺得心口又如那日與長子葉成學陰陽相隔的那一天,鈍鈍地絞痛。絲毫沒有因為過去了三十年有減輕。
“子葬父,理之常,父葬子,能不傷?”
刻在長子墓誌銘上的一字字都是錐心泣血的哀鳴,如巴山斷腸的猿啼,悲哀地在自己的心頭反覆迴盪。
汝習是多好的孩子啊。是自己做父親的虧待了他。在他降生的時候,自己忙著秋闈掙前程,都沒有好好地抱過他幾次。等他能夠滿地跑了,自己又要全力以赴春闈。只能將其留在家中,不能帶在身邊教導。以至那麼聰明的孩子,最後竟然厭倦舉業,靠恩蔭國子監出仕為尚寶司司丞。
汝習定是委屈的。他那樣人品正中的人,上孝父母、中潔自身、下束家人,在自己初為首輔的時候,沒有成為方從哲長子那樣的紈絝,反而能募集資金為家鄉修建龍首橋,完成父祖不能達成的心願,卻因為恩蔭出仕被嘲諷,怎麼能不鬱結在心呢。
唉,致仕了,回鄉去龍首橋上多走幾趟;權當與兒子在攜手散步。到汝習主修的瑞雲塔多看幾眼,權當帶著兒子觀賞風光;那麼美麗的瑞雲塔,兒子卻沒見到它最後完工的美好。
也到峽江渡多走走吧。那也是兒子與自己造福百姓的見證。
修橋鋪路造福百姓,都是積德之事,可是汝習怎麼就沒得到善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