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2 頁)
宋夏和約議定後,元昊於公元1044年(慶曆四年)五月,向宋進&ldo;誓 表&rdo;(接受議和的保證書),而宋仁宗也給元昊頒降了&ldo;誓詔&rdo;。同年 十二月,宋朝派尚書祠部員外郎張子奭充冊禮使,東頭供奉官合門祗候 張士元為副使,前往西夏冊封元昊為夏國主,賜&ldo;夏國主印&rdo;,至此, 完成了宋夏和約的全過程。
宋夏和約的主要內容,根據《長編》、《宋史&iddot;夏國傳》等有關史 書的記載,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六條: (一)夏主對宋稱臣,奉正朔(按指循奉宋朝所頒曆法)。
(二)宋帝冊封元昊為夏國主,並承認西夏現有領土。
(三)宋歲賜夏銀七萬二千兩,綿帛十五萬三千匹,茶三萬斤。總 數為二十五萬五千兩、匹、斤。(包括淨賜二十萬,回賜五 萬五千)
(四)置榷場於保安軍(今陝西志丹縣)及高平砦,(宋屬鎮戎軍, 在今寧夏固原)但不通青鹽。(即西夏青鹽不得遠銷宋境)。
(五)雙方以前所俘軍民各不歸還,今後如有邊人逃亡,不得越界 追逐。
(六)兩國邊境劃中為界,界內聽築城堡。
六條主要內容,除了第四條對雙方有利,西夏獲得了最大的好處,尤其 是第三條宋朝付出了較大的代價。這個代價換取了什麼呢?西夏對宋稱 臣,奉正朔,而這點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意義和價值,因為西夏名義上雖 然對宋稱臣,但他們在實際上照樣稱帝,國號大夏,設定州郡,&ldo;自置 官屬&rdo;1,一切同宋朝幾乎沒有差別。正如宋臣韓琦、范仲淹所指出:&ldo;(元 昊)所獲者大利,所屈者虛稱&rdo;2。&ldo;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rdo;3。
1 2《宋史》卷311,《龐籍傳》。
3 4《宋史》卷485,《夏國傳上》。
1《宋史》卷485,《夏國傳上》。
2《長編》卷149,慶曆四年五月壬寅。
3《宋史》卷485,《夏國傳上》。
第四節遼夏戰爭 一、戰爭的起因 西夏同遼的戰爭是遼夏矛盾長期發展惡化的必然結果。元昊時期遼 夏矛盾發展和激化,大體上由下列四種因素所造成。
第一,元昊同興平公主不睦,引起遼的不滿。早在元昊被立為太子 之時,其父李德明為了加快稱帝的步伐,孤立宋朝,獲得遼的支援,繼 續同遼結盟,主動為元昊向遼聖宗提出求婚,遼聖宗欣然許諾。但不久, 遼聖宗去世,聯姻之事暫時被擱置起來。公元1031年(遼景福元年,宋 天聖九年)十二月,遼興宗耶律宗真即位,隨即將其姐姐興平公主嫁給 元昊。元昊也因此被封為駙馬都尉,晉爵為夏國公、西夏王。
但元昊與興平公主婚後很不和睦。公主生病,元昊不去看望,也不 向興宗報告。興平公主因憂傷過度,悶悶不樂而死。當遼興宗得知姐姐 因元昊冷落憂憤而死後,十分惱怒,立即派北院承旨耶律庶帶了詔書責 問元昊,對元昊極為不滿。
第二,在夏宋戰爭中,元昊因懼怕遼興宗因興平公主之事,背夏聯 宋,&ldo;南北合兵&rdo;夾擊西夏,儘量討好遼國。如將截獲宋押送冬裝俘虜 與冬裝獻給遼國,以便繼續維持遼夏結盟的關係。同時,元昊根據盟約 互相支援的精神,主動請求興宗發兵攻宋,以便配合他的軍事行動。但 此時的遼興宗已與元昊貌合神離。他表面上答應出兵,實際上只集兵幽 州,不再前進,元昊對此極為不滿。
第三,在同西夏毗鄰的遼境內居住著許多黨項部落。這些部落,隨 著西夏國力的強盛,有的舉族附夏,從而使遼夏邊界的民族問題日益復 雜起來,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