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第2/2 頁)
一戰線並共同建立了人民政權。共產黨人和左翼社會民主黨人,根據戰後的國際形勢和東歐國家的國情和歷史文化傳統,制定了透過人民民主走向社會主義的政治路線。這是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治路線。人民民主模式的試驗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產生了良好的結果。但是為時不久,東歐國家共產黨(不包括南共)
屈服於蘇聯的壓力,被迫放棄正確的政治路線,而接受蘇聯模式,從而走上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道路。
80年代末,在東歐國家爆發社會經濟危機的條件下,東歐各國共產黨領導人懾服於國內反對派和西方大國&ldo;和平演變&rdo;的壓力,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不只拋棄了蘇聯模式,而且也放棄了科學社會主義,把建立&ldo;民主社會主義&rdo;‐‐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在當代的變種‐‐作為黨的奮鬥目標。
黨的名稱也從原來的共產黨和工人黨易名為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黨。1989年東歐各國發生的劇變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生的。所以,東歐共產黨沒有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是喪失政權的根本原因所在,它給人們留下一條極為深刻的歷史教訓。
列寧在1904年制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組織原則。民主與集中的關係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兩者不可偏廢。忽視民主就會導致專制,忽視集中就會導致無政府狀態。共產黨之所以有力量就在於思想和行為的統一,不容許任何形式的宗派活動。
東歐國家共產黨都把民主集中制載入自己的黨章,但很少形成思想和行動的統一,而宗派活動卻長期存在。戰後初期存在著國內派和莫斯科派的鬥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