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第1/2 頁)
在這方面東歐國家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
早在19世紀70~80年代,東歐就出現了工人運動,建立了社會民主黨。
90年代初,工人運動發生分裂:左派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右派走上議會民主的改良主義,即社會民主主義的道路,放棄馬克思主義
6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的革命學說。
俄國十月革命後到共產國際建立前後,社會民主黨左派改名為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改良主義的右派仍沿用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黨的名稱。
1918年東歐國家恢復了獨立,由資產階級和地方接管政權。各國共產黨相繼被宣佈為非法,被迫轉入秘密狀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是東歐國家中唯一合法的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黨都能合法活動,並擁有強大的工會組織。
所以,東歐國家的工人,大多處於社會民主黨的影響之下。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思潮之所以能在東歐廣泛傳播,其原因即在於此。
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思潮之所以能在東歐廣泛傳播,還同東歐無產階級政黨在理論與實踐上的錯誤分不開。東歐無產階級政黨未能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東歐的實際相結合而制訂出正確的政治路線。什麼是東歐的實際?正確的回答應當是:國家喪失獨立和民族被奴役。恩格斯說:&ldo;每一個波蘭的農民和工人,一旦從自己的閉塞狀態中覺醒起來參加為共同利益進行的鬥爭,首先會碰到存在民族壓迫的事實,它到處都是他們前進道路上的第一個障礙。排除民族壓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發展的基本條件。&rdo;
1
不幸的是,像羅莎。盧森堡那樣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她的波蘭社會民主黨,以及後來的波蘭共產黨,卻反對馬克思和列寧的民族自決原則。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把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28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6
多民族的俄羅斯帝國溶為一個經濟機體,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前,不可能恢復波蘭的獨立,一旦社會主義革命在歐洲獲得勝利,民族問題也就隨之解決,所以沒有必要制訂民族綱領。
他們還認為,提出民族問題,只能有利於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在工人運動中傳播。與此相反,被列寧稱為&ldo;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rdo;的波蘭社會黨,卻高舉民族解放的旗幟,為祖國的獨立而鬥爭不息,因而贏得了工人群眾的擁護。
東歐國家的另一個實際是農村存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殘餘,許多農民苦於無地和少地,沒收地主土地並將其分配給無地和少地農民,是民主革命必不可少的步驟。但是東歐共產黨人過高估計農村的資本主義發展和農民的兩極分化,沒有提出&ldo;耕者有其田&rdo;的土地綱領,而主張畢其功於一役,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國營農場,因而脫離了農民。
1919年匈牙利蘇維埃共產國失敗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匈共沒有制訂出一個能夠吸引農民參加革命的土地綱領。
革命的失敗,使東歐共產黨人變得聰明起來。他們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制訂了正確的民族綱領和土地綱領,但由於力量太小且處於秘密狀態,無法與社會民主黨人爭奪工人群眾。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東歐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
共產黨因積極領導反法西斯抵抗運動而迅速壯大。隨著蘇軍的勝利,共產黨的影響越來越大。而社會民主黨因在對待蘇聯的態度問題上意見分歧而發生分裂,堅持反共、反蘇的右派參加了資產階級流亡政府,左派同共產黨建立了反法西斯統
86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