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2/2 頁)
了著名的科息斯綱領。這一綱領的內容是同年3月22日由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社會民主黨、民族社會黨和斯洛伐克人民黨的領導人在捷駐莫斯科大使館商定的,綱領草案由共產黨人提出,其它政黨均未提出自己的草案。科息斯綱領充分體現了捷共關於人民民主制度和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
科息斯綱領共分16章,除了強調協助蘇軍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領土以外,確定將建立新的廣泛的民族陣線政府,由在國內外進行過民族解放鬥爭的各社會集團和政治派別的代表組成;在人民委員會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國家行政機構,以代替舊的反動的國家官僚機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軍隊;根據平等和兄弟合作的原則建立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之間的新型關係;將犯有罪行的德國人驅逐出境;懲治戰
1《哥特瓦爾德選集》第二卷,捷文版第102頁。
2《哥特瓦爾德言論集1946‐1948》第一卷,捷文版83‐84頁。
21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爭罪犯、叛徒賣國賊,沒收其財產,交由民族管理委員會管理;沒收敵偽土地,分給無地農民、小農和農業工人;恢復國民經濟,發展工農業生產;在外交上同蘇聯結成最緊密的聯盟,並同西方國家建立普遍的友好關係,等等。
民族陣線政府根據科息斯綱領的規定,在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制度、開展民族民主革命方面採取了如下重大措施:(1)在州、縣建立人民委員會,行使地方各項權力。進一步鞏固民族陣線,加強各政黨的團結。
(2)按照波茨坦協議的規定從捷邊境地區遷走240萬德國人。
(3)恢復和發展生產,執行恢復國民經濟的兩年計劃(1947‐1948)。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