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資產階級流亡政府也建立了抵抗中心,組建軍隊。他們希望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恢復資產階級的捷克斯洛伐克。
1942年4月27日,他們組織人員在布拉格暗殺德國總督海德里希,招致敵人瘋狂報復,1800名捷克人被處死。利基採等村莊被夷為平地。
1944年4月4日爆發的布拉格反法西斯起義,是捷共第四屆地下中央經過周密準備而發動的。起義軍在布拉格築起街壘,抗擊強大的德寇。起義群眾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解放了布拉格,結束了法西斯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統治。
捷共在領導反法西斯戰爭的同時,已考慮到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的發展方向,並努力爭取貝斯奈總統的合作和支援。
隨著蘇軍的節節勝利,捷共中央促使貝斯奈於1943年12月12日在莫斯科締結了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友好互助和戰後合作的條約,確定了捷克斯洛伐克同蘇聯結盟的方針。
1944年3月,捷共同流亡政府成員以及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就建立民族陣線和戰後民族民主革命綱領達成一致意見。流亡政府在返回布拉格之前宣佈辭職。
1944年4月4日,在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費林格主持下,成立了首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政府,其成員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社會民主黨、民
01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族社會黨、人民黨和斯洛伐克民主黨。共產黨在新政府中還未佔多數席位,哥特瓦爾德和西羅基任副總理,但內務部、新聞文化部、教育部、農業部和社會福利部五個部由共產黨員擔任部長,國防部由站在共產黨一邊的斯沃博達將軍擔任。
第二節 捷共關於人民民主的理論和科息斯綱領的實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時,捷共領導人已明確指出,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將建一種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哥特瓦爾德說:&ldo;人民不會容忍回到從前的政治狀態&rdo;
,1而是要走一條人民民主的新道路。按照捷共領導的理解,這種制度是革命的人民民主專政,其形式為工人、農民、小生產者、知識分子和部分資產階級參加的民族陣線,它的領導力量是以共產黨為首的工人階級。但它還不是工人階級的政權,當然也不是資產階級的政權。
這是一種過渡形式,其發展前途有兩種:向無產階級專政發展,或者返回到資產階級專政。這一過渡時期,將進行思想、政治、經濟和政權等各個領域的尖銳的鬥爭。人民民主制度的理論闡述和具體體現就是這一時期捷共主要領導人的論述和解放前夕民族陣線政府所透過的科息斯綱領。
1944年7月9日,哥特瓦爾德在一次講話中說:&ldo;總的講,我們共和國正經歷著特殊的發展,這不能套入任何公式。
1《哥特瓦爾德選集》第2卷,捷文版第46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1
我們必須尋求我們自己的道路。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策。因此,結論是:我們的制度是民族民主革命的、特殊的捷克斯洛伐克型的制度。&ldo;
11946年10月4日哥特瓦爾德又說:&ldo;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總是根據具體情況、地點和時間來確定它對某一事物的態度&rdo;
,&ldo;我們所走的是我們自己的特殊道路&rdo;
,&ldo;我們稱之為人民民主的新型民主&rdo;
,這就是說:&ldo;除了蘇維埃的國家制度之外,還存在有別的社會主義道路&rdo;。
2
1944年4月4日,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政府在已解放的東斯洛伐克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