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決議強調指出:&ldo;只有人民民主才能使我們沿著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9
社會發展的道路,在不發生內戰的情況下走向社會主義&ldo;。
決議主張對國民經濟進行民主改革,立即執行各民主政黨的國有化綱領,提高勞動者生活水平。決議還指出聯合政府出現危機的原因在於反動右翼的破壞,提出&ldo;人民公敵滾出聯合政府&rdo;。
大會透過了《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勞動農民狀況的綱領草案》,把鞏固小農土地所有制,提高農民物質、社會福利和文化水平,振興農業生產,作為當前農村任務。大會沒有把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作為奮鬥目標,而是透過了一個經人民民主向社會主義逐步過渡的綱領。
1946年12月內務部破獲了一個由舊官員、政客、軍官組成的反共和國秘密組織,並於1947年1月公佈於眾。
該組織與匈牙利兄弟會(後稱匈牙利社團)有密切聯絡,與小農黨人有染。在左翼壓力下,小農黨領導人把幾名國會代表開除出黨,後又撤換黨的總書記。
近40名國會代表和候補代表退黨,右翼和中派力量大為削弱,左翼力量加強。民族農民黨中的右翼代表人物也宣佈退黨。
聯合政府內左右翼之間的鴻溝已無法填平。納吉總理陷入困境,他既不願執行左翼政策,也不敢採納右翼方針。
1947年2月,作為盟國監察委員會機構的蘇軍事當局逮捕了剛辭職的小農黨總書記科瓦奇。貝格,提出了納吉的政治責任問題。4月底,當時在國外的納吉提出辭職並拒絕回國澄清問題。幾名小農黨領導人相繼出走。左翼領導人道比。伊斯特萬當選為小農黨主席。總統任命小農黨的蒂涅什。拉約什接任總理。
蒂涅什是小農黨戰時與社民黨合作的倡議者之一,擁護匈共發起成立的獨立陣線,解放後任小農黨政治局委員和
0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政府部長。
1947年7月匈牙利修改選舉法,限制前親法西斯分子、右翼組織團體參選,把選民年齡由20歲提高到22歲。
8月匈牙利再次舉行大選。選舉結果,聯合政府四黨獲選票608%b(其中左翼聯盟各黨為44%)
、議席66%,六個反對黨得票不到40%。
共產黨得票222%、100個議席,成為第一大黨,小b農黨獲144%選票、68席,社民黨獲149%選票、67席,民b族農民黨得票83%、36席。
1947年的國會選舉在爭取人民b民主向社會主義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新政府於9月組成。蒂涅什繼續任總理,共產黨,社民黨各有1名副總理,共產黨有4名部長,社民黨、小農黨各3名,民族農民黨2名。
第三節 聯合政府的經濟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匈牙利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經濟陷於癱瘓狀態。
1944年初,約有100家企業停工,90%的工廠遭到破壞,鐵路橋樑被炸毀,鐵路停運,牲畜存欄量損失約60%。戰爭使匈牙利共遭受220億班戈的物質損失,佔國民財產的44%,相當於1938年國民收入的4倍。
1944年工業產量僅為戰前的30%,小麥播種面積降為44%。
恢復遭破壞的經濟成為整個國家的中心任務。匈牙利人民響應共產黨的號召,以忘我的勞動在廢墟上重建工廠,修復橋樑、鐵路,組織交通和食品供應。
土地改革是匈牙利解放後的第一項民主改革措施。解放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01
前,20霍爾特以下的貧農、中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