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命運。
序:轉折時代的命運(2)
人們總習慣於從歷史的編排中找到節點。在光緒親政前的30年中,中國也經歷了與世界同步的上升之路,史稱“同治中興”。1868年可以看做是前甲午時代,也可以看做是一個黃金時代的開始,曾國藩帶領湘軍打敗了太平天國,重新使帝國的版圖恢復統一;左宗棠出征新疆,使得中國的邊疆免受分裂。中興名臣們開始注重學習西方的技術,“師夷長技以治夷”的方略大行其道,儘管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圓明園被燒燬了,帝國的門開得更大了。但這不妨礙一個國家沿著慣性的軌道前行。此時,西方的洋槍、大炮、火輪船都已經開始為精明的軍事家們所利用,李鴻章在其一手打造的淮軍中更是大力普及西式武器。“師夷長技以治夷”的政略看起來極為有效,西方對中國時有挑釁,但已經開始警惕一個強大帝國的復甦。
目睹歷史是一回事,重讀歷史則是另外一回事。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故事在此年上演。
1868年中國外交使團出訪波士頓,美國文豪愛默生即席演講,歡迎來自東方的古老王朝步入“民族之林”。宴會後,他在日記中寫道:“中國人現在不再對一個越出廣州城牆的使節扔石頭了。”不扔石頭代表的是對強力的懼怕還是對國家新式交往的瞭解,他未給出答案。
這一年,第一批留美學童前往美國,其中十多人在二十多年後將直接參與甲午海戰。在李鴻章主掌下的江南製造局建造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軍艦“恬吉”號,排水量600噸。北洋水師從這裡走出了第一步。
中國人開始學著與西方打交道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此年一位急於升職的候補知府李光昭,謊稱自己可以提供價值30萬兩銀的木材供皇帝修復圓明園,此人想到的辦法是“奉旨採辦”,私刻銜章“奉旨採運圓明園木值李銜”,先後到四川、兩湖等地招搖撞騙不成,便南走香港購買洋木,與法商議定木材價值為洋銀54000餘元,而在內務府報銷時謊稱值銀30餘萬兩,後來又拿不出銀子支付法商,遂“與洋人結訟”。
事情鬧大了,兩頭騙財的李光昭自然人頭落地。但是慈禧太后重修圓明園的計劃也就此停滯,當時的輿論監督權在一群官員手中。但手握皇權的慈禧咽不下這口氣,她與兒子同治合唱一曲雙簧,將時任總理大臣恭親王先免職後複用,酷似今日的官員問責。此事的後遺症一直要延續到1894年,當慈禧60大壽來臨的時候,沒有人敢再對重修頤和園說三道四。
根據1933年實施的廢兩改元令,7錢1分5=1元銀幣
當大清國的皇帝有被洋人起訴的危險來臨之際,在海洋的對岸,一個島國上一個新的政府剛剛成立。該年4月6日,睦仁天皇發表了《五條誓文》,作為新政府的開國宣言,為日本走上資本主義強國之路指明瞭基本方向。同年9月8日,江戶改名為東京,皇帝將其年號改為“明治”。
“同治中興”與“明治維新”宣佈了一場競技賽的開始。但是一方極力要恢復傳統,李鴻章自稱補鍋匠,要補救的是一口四處漏水,遍體裂痕的體制之鍋。一方卻要砸倒重來,全盤西化。福澤諭吉,日本近代史上教父級的思想先驅,在其著名的《脫亞論》中說道:“在遭遇如同麻疹那樣流行的文明開化時,中、朝兩國違背傳染的天然規律,為了躲避傳染,硬是把自己關閉在一個房間裡,閉塞空氣的流通。雖說經常用‘唇齒相依’來比喻鄰國間的相互幫助,但現在的中國、朝鮮對於我日本卻沒有絲毫的幫助。不僅如此,以西洋文明人的眼光來看,由於三國地理相接,常常把這三國同樣看待。因此對中、朝的批評,也就等價於對我日本的批評。”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序:轉折時代的命運(3)
日本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