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5 頁)
一下,卻終於沒有發出聲音。
待周玘走遠後,趙九齡望著老周的背影,使勁地啐了一口:“大宋的官員們,怎的竟都是些如此的飯袋酒囊。”
想到因未開閘放水,將很可能錯失殲敵之良機,岳飛也不禁跌腳懊悔:“早知狗官如此,就應早做商量,何至於今日猝不及防。”
…… …… …… …… ……
但,氣歸氣、意見歸意見,工作還是要做的、任務還是要完成的。雖然由於周玘等人的倉促逃跑,遂使“金人長驅而無阻礙”,可岳飛還是率領孤軍在常州一帶攻擊了北撤的金軍。
嶽鵬舉此次選擇了避實擊虛的戰術伏擊金軍。選擇伏擊的物件為小股金軍;伏擊地點則為運河與陸地相距較遠的地方,可使敵軍因相互間距離較遠而在關鍵時候缺少策應、無法互救;頻率則為速戰速決,打完就走。
此次常州之行,岳飛所部四戰皆勝,斬、獲無數,並且一直尾襲金軍至鎮江之東。
作者題外話:本書作者qq號740342639,願廣結書友!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6節 錐子出頭,轉戰鶯鶯細語之吳越;雛鷹展翅,直取六朝古第
常州、鎮江之戰後,岳飛第一次接到了趙構的詔書,令其配合坐鎮在鎮江的韓世忠,從左翼打擊北撤的金兵,並伺機收復今天的江蘇省省會——南京,即“就復建康”。
從當時的行軍路線來看,岳家軍如果從鎮江前線直接奔赴江蘇南京前線,路程最短,僅二百華里。但岳飛在奉詔後,並沒有直接從鎮江進兵,而是選擇了回師。然後,在繞了個大圈子後才進入江蘇南京境內。
作戰一向講究兵貴神速,在軍情緊急的情況下,岳家軍的這種大迂迴看似有些不可思議。據後世史學家分析,造成岳家軍“跑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經考證,岳家軍是收復江蘇南京的唯一的南宋正規軍。此前,高宗趙構曾經任命大將張俊為“兩浙西路、江南東路制置使”,而江蘇南京又是江南東路的首府。但張俊卻“雖受命,未進發”。
連續經過常州、鎮江惡戰的岳家軍,如果直接從鎮江前線揮師南京,不僅是一支未經休整的疲憊之師攻敵,而且是一支標準的孤軍。而前有強敵、後援不繼、無所依託又歷來為兵家之大忌。
因此,岳家軍回師後,不僅可以休整軍隊、補充給養,而且是以較為熟悉的宜興縣、溧陽縣、溧水縣、廣德軍為依託,從南京的東南方向進入其境內,使己身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之地。如果打得贏,自然是萬事大吉,打不贏也可來個腳底抹油——開溜。
第二:據史料記載,岳飛原來東京留守司的工友、已經淪為遊寇的戚方,於1130年3月27日攻陷了宜興南面、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地區與江蘇、浙江一帶接壤的廣德縣(當時叫廣德軍),直接威脅到岳飛的後方——宜興縣的張渚鎮。
因此,岳飛回師,也有解燃眉之急的因素。
1130年4月25日,岳飛率軍在建康府(今天的南京)東南方向30裡處、今天的南京市江寧區一帶(當時叫清水亭),擊潰了金兵。
然後,乘勝佔領今天的南京市南部、距離市中心約三十里、距離清水亭約十二里的制高點——牛頭山。
約1130年5月5日,金軍主將完顏宗弼進入建康府;1130年5月10日,金軍的主力部隊撤到今天江蘇南京下關火車站沿長江一帶(當時叫龍灣);1130年5月10日,從龍灣的龍安津渡過長江到江北的宣化渡(今天的南京市浦口區一帶)。
現對岳飛在收復南京的一連串軍事行動進行簡析:
1.1130年4月25日的清水亭之戰,岳飛遭遇的應是金軍中一支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