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3/5 頁)
不出道理,一併懲處。”
溫嶠行禮道:“皇上,昔日周公制禮儀,然傳數百年,不免禮崩樂壞,天下諸侯紛亂,當是前車之鑑!”
“既有前車之鑑,只需將禮制立的完備,自然可以避免。”羊玄之爭辯道。
“周公制禮之時,時人豈不稱之完備?然時過境遷,今日之規,未必行得百年之後。初者,周公以武庚之亂,宗室參與,而制禮儀,維護文王武王基業,數百年後,卻是王道不行,周室沉淪,不過求一城一邑之主而不可得。”這溫嶠倒是懂得些“與時俱進”的道理。
其他人聞言紛紛道:“溫大人言之有理!”
樞密院使祖逖道:“皇上,臣是武人,比不得他們文官會講道理。臣只知道,這些年咱們大晉揚威天下,一個法子,便是因取締了各地藩屬,行了郡縣制,如此才國庫盈滿。既是如此,咱們若是又重啟封藩,豈不是又要重演八王之亂這樣的災難!”
而裴危也不忘插一句:“皇上,莫要忘了趙王故事!”裴危這是提醒司馬遹,當初他還是太子的時候,趙王司馬倫企圖推翻惠帝司馬衷的統治,在太子大婚之日竟然起兵造反。
眼見下面的人沸反盈天,個個不贊同分封之議。司馬遹並沒有任何不滿,反而有些欣喜。他知道這些大臣們都是從朝廷的利益考慮問題,這是司馬遹最感到欣慰的地方。只見司馬遹微微一笑道:“諸位愛卿,切莫著急,聽朕細細道來。諸位之所以反對封藩無非擔心中原重演八王之亂,對吧?”
見眾人點點頭表示司馬遹說得沒錯,他又接著說:“朕確實沒有打算在中原各地重設藩鎮的意思。這一次朕之所以將羊愛卿的奏章拿出來讓眾人議論,是因為朕認為朝廷有必要在偏遠地方設立藩鎮。”
“在偏遠地方設立藩鎮?陛下是說在南亞、澳洲、美洲、南洋等地嗎?”張賓問道。
“嗯,正是這些地方,大家知道對於這些地方距離我們本土實在是太遠了,有的地方來往一次都要數月時間,朝廷要想有效管理實在是有心無力。因此朕覺得有必要在這些地方重設藩鎮。”司馬遹終於將底牌翻了過來。
“哦,是這樣啊,如此倒也不是不可!”
“嗯,陛下說得很有道理!”
眾人終於明白了皇帝司馬遹的真實意圖,原來要在偏遠‘蠻荒’之地設立藩屬,這樣一來眾人就不會像之前那樣反對的激烈。唯一有點鬱悶的就是羊玄之,他本想為自己的外孫爭取在中原弄個好的封國,沒想到卻皇帝司馬遹轉手給支到邊遠地方去了。
六月九日,皇帝司馬遹下旨封司馬虨為庫頁國公,領庫頁公國,設定北島府,管轄庫頁島和鄰近的海域諸島(今利文、奧尻島);封嫡皇子司馬彪為濟國公,領濟州公國,以濟州島為中心,設定濟州府,轄濟州島和對馬島等處;封皇三子司馬昱為琉球國公,領琉球公國,在沖繩島設定中山府,管理小流求招撫校尉府(包括琉球群島中的沖繩諸島、奄美諸島、大隅諸島,但不包括先島諸島,以及屋久、種子、竹島等島);只是由於這三個皇子還未從學堂畢業,他們還無法親自到各自的屬國理事,暫時只能由各屬國國相、都尉、御史署理政務。不過為了鍛鍊自己的兒子,司馬遹特意命皇子們在假期期間前往自己的屬國居住。除此以外,司馬遹還將自己的叔父淮南王的兒子加封為新加坡郡公負責管理南洋諸地。
最後,司馬遹遷琅琊王司馬睿為澳洲國王,原澳洲都督府轄地,皆歸其有。為了支援司馬睿開拓澳洲,司馬遹更“徵募兵民兩萬餘人隨行”,進行了一次集中移民。
如此一來,在帝國邊遠的“海外”,便出現了五個皇室的“封國”,如果加上將來即將長大的幾位皇子,未來海外公國恐怕還會有更多。不過這些封國的成立並沒有對大晉內部形成輿論衝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