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2/5 頁)
撫,也為了籌措更多的錢,於是他決定再搞貿易的專營權拍賣。
此前參與過對印度洋貿易專營權拍賣的商團,可以免交入場費,而新申請的,則需再交一萬銀元。結果,上次敗北的商團八成都再度參與,而新參與的,卻僅有一家。
這一次司馬遹一不做,二不休,相繼推又拍賣“西洋”(獅子國以西,包括波斯、東非各地)、“遠洋”(倭國以東以北)的貿易專營權。
最後朝廷僅僅是靠拍賣各地貿易專營權就所得頗豐,基本上不用擔心西征所需的軍費,就是江東重建計劃也得到了充足的資金。為了支援商團發展,司馬遹允許各大商團根據需要組建一定規模的護衛艦隊或者僱傭大晉海軍。
總之,經過這一次重新劃分利益之後,大晉的海外貿易再次快速發展起來。
正當朝廷上下因為籌得鉅款而歡喜鼓舞的時候,又一個讓眾人震動的訊息傳播開來:皇帝司馬遹準備再次設藩!分封的倡議,最早來自於禮部尚書羊玄之,就在數日前,羊玄之便上了一道《請分封折》:“……臣觀前朝國祚所以長久者,莫若封諸侯以為磐石之固。秦並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餘四百;曹魏廢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實可遵行……”
羊玄之上書後。照例要發給朝中群臣,加以討論。已任內閣次輔、尚書左僕射杜錫的連夜奮筆疾書,陳言分封的不可行:“……若封建諸侯,則卿大夫鹹資俸祿,必致厚斂。又,京畿賦稅不多,所資畿外。若盡以封國邑,經費頓闕。又,燕、秦、趙、代俱帶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內地,難以奔赴……”
首輔張賓更是寫了《封建論》。反對分封:“……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為仇敵。家殊俗,國異政,強凌弱,眾暴寡,春秋二百年間略無寧世……祚之長短。必在天時,政或盛衰,有關人事……運祚修短,定命自天,堯、舜大聖,守之而不能固;漢、魏微賤,拒之而不能卻。今使勳戚子孫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後。將驕淫自恣,攻戰相殘,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
中書令江統的態度,則有些折中:“……不若分王諸子,勿令過大,間以州縣。雜錯而居,互相維持,使各守其境,協力同心。足扶京室;為置官寮,皆省司選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貢禮儀,具為條式。一定此制,萬代無虞……”
朝臣眾說紛紜,於是司馬遹又召集了一些重臣,在御書房商議,而這些大臣的意見,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
出任左都御史的嵇紹奏道:“臣以為,分封之議,萬不可行,百年之後,恐為貽患,伏祈陛下深思!”
如果說是在數年前,或者說一年前,若有人敢建議重新封藩的話,司馬遹肯定會認為對方是居心叵測,內懷陰謀。但自打南巡之後,司馬遹的思想有了些許觸動。當然了維持華夏大陸本土行郡縣制乃是既定國策,是不可能更改的。
但是對於南洋、遠洋、西洋等遠離華夏的地方,在大晉目前沒有能力行郡縣制的條件下,維持一定的封國,絕對是有利無害的舉措。最重要的是還可以透過這樣的舉措來鍛鍊王室子弟,甚至還能看出皇子們的能力大小。
見內閣重臣反對甚急,司馬遹也不好強行壓制,他小心地試探著說道:“諸位,禮部尚書羊大人之議,倒是有幾分道理。”
正在此時,一干大臣尚未開言,一個當值的小官卻突然朗聲道:“羊尚書之議,看似有理,實謬不然!”
裴危見狀,喝道:“皇上與群臣商議,你一個六品小官,也敢鴰噪?”適才說話的,是戶部吏員溫嶠,原本只是奉旨做個“文秘”工作。
司馬遹擺擺手阻止裴危進一步訓斥溫嶠,反而溫和地道:“溫愛卿既要說,朕便與你這個機會,說的有理,赦你無禮,若是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