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2/2 頁)
他三路明軍。不久之後,來犯明軍除李如柏指揮的南路軍逃往瀋陽之外,其餘三路大軍全部為八旗兵各個擊破。
在這次大規模的戰役中,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以少勝多,還用最小的犧牲取得了最大的勝利,這完全得力於努爾哈赤的沉著應戰和指揮得當。他善於乘敵軍易將時殲滅敵人。薩爾滸之戰明軍失敗後,明廷改派熊廷弼為遼東經略,努爾哈赤便按兵不動,蓄勢以待,靜觀其變。等到明廷罷免熊廷弼,以袁應泰取而代之的時候,努爾哈赤便乘亂發起沈遼之戰,大獲全勝。在這次戰役之後,努爾哈赤擴充了自己的力量,後金的兵員數量達到了二十萬,軍事實力第一次能夠與明軍勢均力敵。這次戰役的另一個重大意義是打退了明朝的進攻,為努爾哈赤的發展爭取到了時間和安定的環境。戰後的努爾哈赤立即開始在臨近明邊界的地方屯田駐軍,移民築城,時時的騷擾明朝邊防,而明朝在戰役後卻元氣大傷,只能是消極應對,再沒有能力輕言大軍討伐。在薩爾滸戰役之後,明朝與後金的攻守形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努爾哈赤由守勢轉為攻勢,更加增強了進軍中原、顛覆明朝的決心和信心。
寧遠慘敗
在取得了薩爾滸戰役的勝利之後,努爾哈赤明白,只要自己戰略運用得當,有一個恰當的時機南下,中原廣大的疆域就會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於是他一方面發展生產、增強國力,一面著手準備更大的行動,推進向中原挺進的步伐。而此時的明遼東境內則一片混亂,難民似潮水般湧入內地,明朝邊官也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努爾哈赤看到明邊空虛,人心浮動,就在薩爾滸戰役結束後的當年六月乘勝追擊,興兵攻開啟原、鐵嶺、柴河、撫安,迅速取得了勝利,再次給明軍以重創。此後,由於海西女真的葉赫部失去了明軍的後援,也很快被後金所兼併,努爾哈赤終於徹底實現了將女真各部歸為一統的理想。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