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4/5 頁)
今天算是今年的最後一堂課了。
接著就是秋收,然後,這一年就過去了。
“回稟家上……”一個宦官小心的答道:“孩子們都學的挺認真的,其中有十幾個特別聰明的。如今已經差不多能寫會認第一章了……”
“哦……”劉徹點點頭,對於這個成績,劉徹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漢字尤其是古代漢字是全世界最難懂也最難學的文字。
沒有之一。
複雜的結構。完美的構造加上繁多的筆畫,使得自古以來,學會漢字的讀寫,比之其他語言都要難上數倍。
這固然不利於啟蒙教育。
但是。一旦學會了漢字。那麼,最起碼平均智商是完爆西方的字母文字教育出來的渣渣。
簡單的來說,中國漢字從設計到使用,都是專屬精英的。
先人們設計和使用漢字,一開始就是給精英階層甚至是統治階級準備的。
自然,作為代價,漢字的難學難懂也就不可避免了。
當然了,這些難處。先人們早就注意到了。
從甲骨文到小纂,從小纂到隸書。再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幾千年的演變史都說明了,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知識普及的需要,我們的先人一直在努力,從未放棄過自我更新和進化。
但總歸萬變不離其宗。
即使是後世的天朝,歐米鬼畜學起漢語來,還是一個個的喊難。
所以,這些思賢苑裡的孩子,能在十幾二十來天時間裡,學會六十個字,簡直就是天才了!
劉徹蒙學的時候,花了一個多月才算認齊《倉頡篇》第一章的六十個字呢!
不怪劉徹的前身腦子笨,實在是此時的蒙學一上來就直接是困難模式。
後世有人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直接學小學六年級的內容的嗎?
《倉頡篇》在劉徹的眼中,難度差不多就是後世小學六年級的語文難度了,甚至還要高!
但沒辦法,此時的啟蒙教材就一本《倉頡篇》。
學完倉頡,直接就是大學的內容了,一堆《尚書》《詩經》《韓非子》丟過來……
只能說,在西漢當學生,特別不容易。
但相對的,學出來了,就不用愁就業問題了。
反正,現在就算是關中的各縣,地方上的亭長什麼的,也是一堆文盲。
甚至縣衙的衙役,識字的也是鳳毛麟角。
將這個問題擱到一邊,劉徹把王道喊過來,問著:“王道,少府衙門那邊跟內史衙門那邊準備的怎麼樣了?孤要的倉庫和人手都準備好了嗎?”
劉徹沒辦法,不得不在秋收開始之前就跟內史還有少府這兩個衙門打好招呼。
因為,這馬上就是九月了,九月過去,這一年就結束了。
跟大天朝差不多,每到年底,漢室各衙門就會開始突擊花錢、突擊辦事。
天朝的衙門突擊花錢是為了花光預算,省得來年預算撥款不夠。
現在漢室的衙門也差不多是這麼一個原因。
但,漢室衙門倒不是為了向上頭伸手要預算。
而是,漢室衙門的各項日常支出和薪水的發放,是從賦稅裡抽的。
根據劉邦定下的規矩,漢室朝廷所有衙門上到丞相府,下到地方的縣衙,一切支出都應該‘量出而入’。
簡單的來說,就是上一年你這個衙門花了多少錢,下一年你能攤牌下去的雜稅啊徭役什麼的就是在這個框架裡。
這個問題呢,一時半會也解釋不清楚。
簡單的用一句話概括。大概就是,每個郡縣每年衙門的修繕,道路的整飭。水利設施的維護還有衙役和差役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