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5 頁)
且還是與自己的主張截然相反的態度?當初他一力支援皇帝任命傅宗龍為兵部尚書,就是看中了他的好操縱,易受擺佈,可萬萬沒想到,這個當口老傢伙居然咬了自己個一口。
誰料,朱由檢聽了傅宗龍的話以後竟然點頭了,原來皇帝是想一戰的,注意到皇帝表情的大臣們恍然。
接著便見傅宗龍跪倒三拜,說道:“臣老朽,已不堪重任,致兵事糜爛如斯,乞萬歲允臣高老歸鄉。大學士楊嗣昌忠勇果決,素知兵事,臣舉薦他掌兵部事,對韃子一戰”
李信大吃一驚,楊嗣昌這貨如果以內閣大學士之資掌兵部事,豈不是明朝立國以來權力最大堪比宰相的人物了?
第一百零八章 背後有鬼
楊嗣昌的提議被皇帝否決,傅宗龍請辭兵部尚書,朱由檢點頭應允,併兼任其職。由此可見,楊嗣昌聖眷猶在,亦或是表明皇帝心中有傾向與韃子議和的想法,但礙於洶洶議論,卻無力立場鮮明的對其表示支援,這種任命沒準還是對楊嗣昌委婉的安慰。
李信心中還有一個疑問,就算皇帝再欣賞他,這種內閣樞臣級別的會議也沒有特地叫他來參加的必要。因此他私下揣測,皇帝一定對他還另有任命。
果不其然,朱由檢在對楊嗣昌進行了一番勸勉之後,又將目光投向了李信。
“李將軍求戰之心懇切,朕心甚慰,如果滿朝文物都有這份效死之心又何愁內患不除,韃子不靖?陣決定以方正化提督城外待整編大軍前往山海關,李將軍為先鋒,策應孫閣老。”
李信拜倒領命,心道這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京營的任務是拱衛京師,眼下可以派出去的也只有城外那幾萬臨時拼湊而成的流民大軍,儘管他知道讓這些人去攻堅簡直就是送死,但大明朝的山海過若真若如探馬所報一般,被韃子佔了,他們都無路可選。
這次廷議直到太陽西下才散了,不過在出宮之前他從高鏗口中得知了一個令他吃驚意外的訊息。原來皇帝竟然打算任命他為大同府的三衛總兵,初聽三衛總兵其名時他還莫名其妙,從未聽說過明朝有如此級別的總兵,但經高鏗一番解釋之後才明白,這三衛總兵究竟是何物。
皇帝還真是為他廢了一番苦心,說實話,這個任命大大超出了李信的預期。只可惜,隨著戰事的陡然變化,三衛總兵的差事恐怕要泡湯了。
李信出了東華門也不用再回臺基廠的住處,而是沿著安定門大街向北而去。山海關的訊息目前只在小範圍內傳播,經數月封凍的大街小巷已經如開春般逐漸熱鬧起來。
李信隨著高鏗直奔城外大營,他特地打聽了陸九等人的訊息,希望陸九也能隨他一同北上,但他得到的訊息卻是,陸九所部三百騎兵已經悉數被編入京營,再往出調,沒有提督的首肯已經不可能。
就在李信考慮著要不要去找方正化求個人情的時候,紫禁城協和門裡內閣大堂中的幾位閣臣正在展開一番前所未有的討論,但中心的焦點卻不是山海關,而是李信。
在座基本都是楊嗣昌的心腹,傅宗龍急流勇退成就了楊嗣昌。
“這回卻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那馬賊恐怕去不成大同,而山海關一戰又凶多吉少,這豎子算是完蛋了。”
劉覺斯適才在殿上遭了李信的擠兌,此刻心中還帶著火氣,皇帝不管不問明顯是帶著偏心的。一旁的薛國觀搖頭:“劉大人此言差矣,依薛某看事情難保事與願違呢!”
劉覺斯狠狠瞪了薛國觀一眼沒有搭茬,楊嗣昌與之一樣也不搭茬,坐在椅子上悶頭不出聲,他對薛國觀這兩日的表現甚為不滿。劉宇亮在京時,這個內閣次輔平素裡對他服帖的緊,如今壓在頭頂上的大山驟然小時,已經不怎麼將他放在眼裡了。
薛國觀只裝作看不出來楊嗣昌的不滿,繼續說道:“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