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2/5 頁)
爭中,這些戰法能否發揮作用?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恐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例如,強者一方擁有強大的偵察監視體系和火力打擊體系,弱者在戰場上進行大規模兵力集結或戰場機動恐難躲過其偵察,也很容易遭到對方火力的毀滅性打擊。
強者配備有先進的夜視器材,使夜間由原來的雙向模糊變為對弱者的單向模糊,夜戰已經不是弱者的“專利”,甚至是變成了強者的“強項”,等等。
因此,未來戰爭中,傳統作戰方法的效能會大大降低,必須從戰爭的新特點、新規律入手,找出新的、更有效的以劣勝優的作戰方法來。
從戰術角度看,現代戰爭與過去的常規戰爭一樣,軍隊的機動能力受損,廣義地是指全作戰領域缺乏機動權。
因次,弱勢軍隊已不可能從容進行成建制軍隊的大規模機動,舊式的“運動戰”也已不能機械地套用。
弱勢軍隊必須在很小的時空彈性範圍內,結合定點防禦,採用種種巧妙的方法實現部隊機動。
他提出:“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實質可用聯合聚能,精確釋能八個字概括。
“聯合聚能”是軍兵種作戰力量在資訊化系統支撐下,實現無縫隙橫向聯合,聚為一體,產生巨大的作戰效能。
它充分發揮了資訊科技這一放大戰鬥力系統整體效能的槓桿作用,使各作戰單元之間的有序化程度大大提高,協同作用大大增強,從而產生一種全新的,強大的作戰效能。
機械化戰爭條件下,軍隊戰鬥力的主要技術構成要素是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火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覆蓋式飽和打擊”是現代機械化戰爭的主要打擊敵人方式,打擊力的提高主要靠強大火力的疊加。
為此,這一時期在軍隊建設和武器裝備的發展中,主要突出增強火力,並透過提高武器裝備的機械化程度和增加武器裝備的數量來實現的新觀點。”
第八十一章.1+1>;2的效果
一.
同時,黎文虎根據作戰的實際需要,要把把具備不同作戰功能的部隊組合起來,進行聯合作戰。
對此,黎文虎認識到,“未來兵力結構的主要趨勢是朝著更加靈活的多個系統混合編組的方向變化,這種混合編組既可以在一個軍種內,也可以橫跨幾個軍種。”
“甚至可以能採用更加激進的兵力編制結構,即把船艇,飛機和地面部隊混編成新型的部隊”。
為此,黎文虎曾設想組建4種一體化部隊模式:由特戰,裝甲兵,炮兵,直升機分隊組成的一體化快反群制地面部隊。
由多機種組成的空軍混編聯隊和中隊,編有“飛行坦克”的“陸空機械化部隊”。
陸軍旅特遣隊,即1個空軍戰鬥轟炸機中隊,1支海軍艦艇部隊和1個陸戰隊遠征分隊編成的陸海空“聯合旅特遣部隊”。
他提出要加強“聯合聚能”的形成,主要是想依託一體化資訊系統或準一體化資訊系統,透過情報資訊,指揮控制,聯合打擊,全維防護,綜合保障等作戰要素系統,將分散配置的諸軍兵種作戰力量有機地融合起來。
這種空間高度分散,效能高度融合的作戰力量結構,在對作戰力量的“系統整合”上表現為“###整合”,“動態整合”。
所謂“###整合”,就是透過資訊網路系統對陸,海,空,天,電等###作戰力量進行系統整合,從而產生巨大合力。
所謂“動態整合”,就是隨時根據戰場新出現的態勢情況,以資訊實時共享為“紐帶”,把分散於戰場各種作戰資源的作戰效能實時,動態地進行一體化整合,而不是預先在規定的時間把眾多兵力兵器作集中部署,進行物理整合。
精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