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武俠修真 > 青盲陳文海的結局是什麼 > 第18章 高岸為谷

第18章 高岸為谷(第2/4 頁)

目錄
最新武俠修真小說: 少年仗劍江湖遊現代武俠表述冥荒之約風行劍起無器無形之江湖修仙界的樹靈野翻了武俠:我大明錦衣衛,橫行霸道!從末日開始修仙綜武:從九陽神功開始王陽明之馭心劍騰龍記武俠錦衣天下劍影江湖風雲傲世武林行狂刀向天笑武俠:天下第二七鞘一覽恩仇劍影青冥界探客

了嗎?人有感識不假,但這世界難道只有這五感六識嗎?”

樂東雲被他這麼一問,思想頓時波瀾起伏,如一艘久駐平靜港灣的大船,滿載著剛駛出港口,就被突如其來的浪花迎面撞個粉碎,一時不知道如何辯駁,只得道:“天的重數,我確實不知,此類尖端問題,自屈原發問到今,未曾聽聞有誰弄清楚過,既然如此,這有什麼意義呢?天地寬廣,而人生短暫,又有誰能看遍世間每個角落?但形、聲、色、味、觸五感,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是三歲小孩憑感官就能知曉的道理,豈會有錯?”

“有些問題你我不知,未必無人知曉;那些看似無解的問題,也不意味著無人能解,它們的意義只有解開後才能知道。”葉聞道試圖逐漸瓦解樂東雲的認知結構:“世人所謂的通識常理,其本質不一定正確。人一旦選擇堅信某種觀念,就必將排斥另外一些觀點,這是信念帶給人的認知屏障,不突破它,就無法到達真知。不僅是人,任何一個族群、國家有了文化信念,就會逐漸對固有認知抱有過度的信心,如長時間不去幹預矯正,它會發展到自我閉塞、黨同伐異的境地。經驗越豐富、文化越深厚、歷史越悠久,就越容易對新生或外來事物產生認知屏障。由於任何事物的認知都是有極限的,因此固有認知越多,對未知領域的包容性就越差,越不可能達到真知全知。”

這一席話既深刻又尖銳,樂東雲聽得既動心又刺耳,葉聞道看出他的思想顧忌,進而說:“就拿樂兄弟來說,這些年你四處尋父蹤跡,走南闖北,眼界不可謂小,但你對國域的認知似只停留在上古華夏‘九州五服’的矇昧階段,那天山以西的世界,條支海、西大食海或更加遙遠的地域呢,又有多少了解?”

樂東雲出道以來,北抵河間,南達五嶺,十年裡駕馬踏遍了大半中國,自以為紀遊無數,但聽到這裡,不免有些頹喪,低聲道:“自然不太瞭解。自安史之亂後,河西之地盡歸吐蕃、黨羌掌控,西域的訊息再難流入玉門關內,條支海偶有聽人說起,算來還是玄宗年間的舊聞了,至於西大食海則聞所未聞。這些年我都是在國內尋找父親的蹤跡,至於異國番邦,並未踏足,各地的風土人情就更不知曉了。”

“是啊,你把境外稱為‘異國番邦’,在稱呼上就區別了主從,判分了高下,這觀念與李家的兩位公子、項在恩等視我雪嶺三派為‘戎狄’是相當的。”葉聞道一臉苦笑:“要想‘華夷五服’的思想出自千年以前,如此樸素的觀念,居然沿用至今,並在民眾心中仍有如此高的生命力,這在葉某看來不可思議。無論是你們對本土文化過度自信也好,或者受地理、戰爭等條件限制也罷,這說明漢家已經在主觀上排斥其它文化,甚至對外來文化、未知世界放棄了探知。家師稱這種狀態為文化的自我保持或自我封閉,也就意味著漢家文化將長時間處在飽和狀態,難以從其它文化中汲取營養。果真如此,即便將河西走廊劃歸大宋,西方思想怕也難在貴國立足。”

樂東雲見他褒貶本國,心生不滿,正色道:“人種地域都有差異,文化自然也分高低。哪有捨本逐末,群起效尤的道理?何況文化必須根植本土,那些標新立異的外來事物流入我國,如果國中百姓無從適應,落地不能生根,那是其自身有缺陷,不能說是我們排外了。我漢家學子向來謙卑謹慎,未得乎前,則不敢求乎後。先賢古哲留下的巨著煌煌,典籍不計其數,我們窮極一生都翻閱不完,哪有閒情去研究那些無根的外來事物?”

“這正是問題所在!”葉聞道斬釘截鐵地說,如同身在天山首峰的論壇之上,對著臺下聽眾辯述:“貴國曆史悠遠,文化深厚,自古賢哲輩出,這是他國不可比的。但也恰因前人思想沉澱過於豐富,後世學子見到那些浩如煙海的書籍時,便直觀地認為世間知識都在其中。他們關起門來日夜苦讀,學問不再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凡僧陣匠都轉生玄幻了,誰還能甘心平凡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