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譚世林被兒子的探索精神所感動,決心帶領肇事嫌疑者把壁鐘裝配好,讓停滯不前的時間重新啟動,並把失去的光陰補上。李秀答應了丈夫的求情,但仍然堅持她的處罰決定:“不修復好壁鐘,兩個敗家子就別想吃飯。”於是,一項堅巨而繁瑣的工程便在廳屋的地板上連夜開工了。為了少犯錯誤,譚世林點起巨大的松明火把,使整幢房子都明亮如晝。父子仨趴在地上耐心地研究、比對、分揀零零碎碎的各種部件,靠回憶和想象開展工作。他們彷彿在一個未知世界裡摸索著前進,錯誤接踵而至,只好裝了又拆、拆了又裝,始終不得要領。連沉迷在《弟子規》裡洋洋自得的譚代超和調皮搗蛋的譚代群也都好奇地跑來圍觀,但他們被父親和雙胞胎哥哥嚴肅認真的神態所震懾,沒敢恣意攪擾,不一會就都走開了。
天快亮時,最後一次努力幾乎接近了成功,整座壁鐘看起來又恢復如初,甚至可以掛到神龕旁裝裝樣子了。雖然雙胞胎的臉上顯露出勝利的喜悅,但譚世林心裡明白這只是一次表面的進步,與真正意義上的失敗並無二致,因為當他們把紫檀木外盒裝好後居然發現菜籃裡還有兩個小齒輪、一個機芯和一根環狀的發條無處安放。
“這樣下去,等到你倆餓死了,恐怕還修不好呢!”譚世林首先灰心了,他情緒低落地下結論,“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時間是打哪兒來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九)迎接知識
翌日清晨,過了早餐時間很久,李秀才起床生火做飯。等她把煮好的潲食挑到豬圈時,好幾頭豬仔餓得昏了過去;她開啟牛欄門後發現母牛正在偷吸自己的奶水;吃完中飯,她剛想打個盹,卻看見偏西的陽光已照到床頭;她趕緊提一桶衣服去巴足塘渙洗,還沒洗兩件,紅彤彤的太陽就從切丁寨山頂掉下去了。
“真是活見鬼了。”李秀被亂麻一樣的瑣事纏繞得暈頭轉向,失去鐘擺的指揮,一切都亂了套。她瞅一眼牆上那安靜的死鍾,忍不住再次把雙胞胎拽過來進行了一番刑訊逼供,但毫無結果。於是把兄弟倆又揍了一頓。如果不是譚吉老先生的及時趕到,這種體罰也許將無休止地繼續下去。
端午節前夕,一位衣衫整潔,表情深沉的老人帶著她年僅八歲的孫女出現在巴足塘邊。正是池塘裡那對悠閒的天鵝和桂樹上為數眾多的蜂巢吸引了父女倆的注意並使他們停止了前行的步伐。這是興安村在金財外公的說唱故事中最讓人難忘的風貌。老先生主動與圍觀的村民打招呼,他竟然聽到了久違的鄉音,即便在嘈雜之中他也能即刻辨識出這正是自己古老家族的語言,他默默地打量面前與自己操同樣方言的山民,眼中噙滿淚水,他知道自己遇上了已離散三千多年的族人。他叫譚吉,此後譚世林一直親切地稱他為家先生。
據這位家先生講,譚氏家族本是大禹的後裔,三千年前的周朝時,譚氏先祖被封為譚國國君,位於今山東莒縣境內,後來譚國被鄰邦所滅,譚氏子弟從此流落四方,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年近六旬的譚吉先生來自江蘇,在近幾年的軍閥混戰中失去了兒子和兒媳,於是他帶著小孫女輾轉各地,以授書為生。
聽說有一位遠道而來的教書先生已到達巴足塘邊,譚世林喜出望外。他丟下手中的煙桿一路小跑來到桂樹下,並執意支付了四個關王廟挑夫的走腳錢,這些光膀子挑夫送來了八大箱行李,那是譚吉先生輝煌家業的最後一點精華。他那少小失怙的小孫女不愛說話,亦步亦趨地跟在爺爺身後,一雙大眼睛東張西望就是不敢直視任何人,露出驚悚和憂傷的目光,絲毫沒有遊走天涯的氣度。譚吉先生顯然是位識趣而認真的老者,他慢條斯理地開啟一個破舊的木箱,把文房四寶一件一件拿出來,小心地擱在桌子上,性子緩得令人呼吸困難,譚世林一看就知道這先生鐵定是從有知識有教養的人生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