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水上之戰吳軍大敗(第1/4 頁)
吳國的統治者自從改元建衡,到鳳凰年間,行為放肆,濫用兵力,導致國內上下都充滿了抱怨。
三位重要官員,因為直言不諱地批評他,結果都被處死。
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忠誠的臣子被殺害了四十多人。
這位統治者每次出行都有五萬鐵騎護衛,使得其他官員都感到恐懼,不敢有任何行動。
羊祜聽說陸抗撤軍,孫皓失德,覺得吳國有可乘之機,於是寫了封信派人送到洛陽請求攻打吳國。
信上寫道:
【天意雖然難以捉摸,但成就大事還得靠我們自己。就像江淮雖險,卻不及劍閣;孫皓殘暴,比劉禪還兇。吳國人民的日子,過得比巴蜀還要艱苦。
而我們大晉的兵力,比以前可是強多了。所以,現在不趁機一統天下,難道要等著天下人都被困在戰爭裡嗎?那可不是什麼長久之計啊!】
司馬炎看到羊祜的信後,笑得合不攏嘴,立即決定出兵。
但賈充、荀勖和馮紞三人卻像三隻烏鴉一樣,不停地在他耳邊叫嚷著“不行”。
司馬炎被他們吵得頭疼,只好作罷。
羊祜聽說後,嘆了口氣說:“人生就像一場戲,總有不如意的時候。現在機會來了卻不抓住,真是可惜啊!”
四年後,羊祜回朝請辭,說要回家養病。
司馬炎好奇地問:“你有沒有什麼高招可以教我?”
羊祜回答:“孫皓那個暴君已經快撐不住了,我們現在可以輕鬆拿下他。但如果他死了,換上個明君,那吳國就不是我們能輕易得到的了。”
司馬炎恍然大悟:“那你現在就帶兵去吧。”
羊祜苦笑著:“我老了,身體也不行了,還是找個年輕力壯的吧。”
說完就走了。
羊祜病重臨終前,司馬炎親自去看望他。
羊祜流著淚說:“我這輩子報答不了陛下的恩情了!”
司馬炎也哭了:“我真後悔當初沒聽你的建議。”
羊祜推薦了杜預,並告誡司馬炎要保密。
司馬炎奇怪地問:“你推薦人才是好事,幹嘛要燒掉奏章不讓人知道呢?”
羊祜回答:“公開推薦,私下感謝,這種事兒我可不幹。”
說完就去世了。
司馬炎哭得稀里嘩啦地回宮了,追贈羊祜為太傅和平侯。
南州的居民們聽說羊祜離世,決定讓市場休息一天,因為他們需要時間來表達他們的悲痛。
江南的守衛者們也加入了這場哀悼的行列,淚水成了他們共同的語言。
襄陽人為了紀念羊祜,決定在峴山上建立一個廟宇和一塊紀念碑,四季都有人前來祭拜。
每當有人路過看到那塊碑文,都會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所以大家都戲稱它為“泣淚碑”。
後來有人寫詩曰:
清晨爬山感晉臣,老石碑在峴山春。
松樹間露水滴滴答,疑是當年泣淚人?
晉朝的皇帝聽了羊祜的建議,決定讓杜預去當鎮南大將軍,管理荊州。
這位杜預啊,就像個老頑童,學習起來比誰都認真,尤其愛看左丘明寫的《春秋傳》。
他走到哪兒都帶著這本書,連騎馬出門都得讓人把書掛在馬頭上,大家都笑他是“左傳迷”。
後來,他按照皇帝的命令去襄陽,一邊照顧百姓,一邊訓練軍隊,準備去打吳國。
此時吳國丁奉、陸抗都已離世,吳主孫皓每次開宴會,都讓大臣們喝得醉醺醺。
他還特地安排了十個黃門郎擔任“找茬官”,宴會結束後,每人都要彙報別人的小錯誤,犯錯的人可能會被刮臉皮或挖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