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官制改革(第2/2 頁)
餉,全部脫產訓練,保障有足夠的戰鬥力;
在那些防禦壓力比較輕的內部地區,則普遍採用衛所制,士兵主要由二線部隊組成,每個月只領取營兵一半的軍餉,平時除了訓練外,還得分出大半時間,用來屯田種地,維持地方治安。
上述皆是地方層面的變動。
除了在地方層面保留營兵制,增設衛所制,設定百戶、千戶、都指揮使等官職外,郭洺對中央的武官機構,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文官體系的中書省已被郭洺廢除,武官體系的樞密院,郭洺同樣不打算保留,很快一併予以廢除。
接著他開始效仿明初的五軍都督府,在自己的轄區內設定前、後、中、左、右五大都司(軍區)。
邊緣地帶的都司,實行營兵制,最高長官為大元帥。內部地帶的都司則實行衛所制,最高長官大都督。
至此,武官體制也算確立完畢。
文官體制和武官體制都說完,最後再來說後宮體制。
按道理來說,郭洺本該在後宮之中,設定以司禮監為首的四司、八局,十二監,替自己掌管內務、維持秩序、批紅……奈何這幾個部門,每個部門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太監。
而郭洺一時半會兒,根本找不到那麼多太監。不但找不到太監,甚至也找不到幾個懂閹割的人,哪怕他已經竭盡全力,讓下面的人想盡各種辦法了,最後還是無計可施。
郭洺沒辦法,只好換了個思路,暫時不用太監管理後宮,而是改成宮女,四司八局十二監,他也儘量縮減規模,只保留了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六局,每局設定女官若干,負責維持後宮的日常運轉。
說到設定女官,先前在揚州被郭洺帶回金陵的那四十幾名少女,這會兒正好全都派上了用場。
郭洺在徵得眾人同意後,很快將她們各自封官,送到後宮替自己管理事務。接著郭洺又下令,從民間招募了兩千多名十五到二十歲的少女,入宮充當婢女,歸四十幾名女官節制。
所有入宮的少女,以五年為期,五年之後若不願留宮,可以返回民間成婚嫁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