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楊文幹謀反(第4/5 頁)
即刻啟程,率領輕騎急進。果不出所料,楊文幹佔據了慶州之後,就繼續南下到寧州,想要與長安的太子李建成匯合。
同時,秦王李世民也已抵達了寧州城外。楊文幹所部聽聞秦王李世民來了,還沒交戰,就四處潰逃,楊文幹自己也被部下所殺,宇文穎被逮捕。李世民兵不血刃就平定了楊文乾的反叛,得勝回朝。
秦王李世民出發後,聖上深感仁智宮不太安全,也跟著帶著太子李建成一起啟程往長安。當走到鴻賓堡時,遇到東宮的隨從,於是命令自己的御林軍──千牛衛上前繳了他們的械,一起帶回長安。
當晚,負責值守玄武門的常何回到府上,與袁天綱在廳堂密談。常將軍將聖上帶著太子已回長安,及這幾日發生的事告知袁天綱,詢問道:“袁乾道,這次楊文幹謀反,太子之位是否危矣?秦王是否藉機上位?”
“太子之位還是穩如初。”袁天綱的回答讓常何出乎意料之外。
看著常何疑惑地目光,袁天綱繼續說道:“這次事件,太子危而不危,秦王勝而不勝,只有齊王受益。”
“此話怎講?”常何急切問。
“這次楊文幹謀反事件非常詭異!表面看太子私造鎧甲,事情敗露而導致楊文幹謀反。深層次的問題是太子與秦王兩虎相爭的結果。雖然秦王去平叛,但聖上會認為太子是被人陷害的,而主謀會被懷疑是秦王。”袁天綱繼續抽絲剝繭地分析道。
“所以說,秦王就是順利地平定叛亂,也會做實了陷害太子之名。俗話說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如果秦王乘著楊文幹事件扳倒太子,那麼秦王的勢力就會如日中天。”
袁天綱繼續分析道:“所以說,太子危而不危,繼續當他的太子。秦王勝而不勝,以後聖上對他的猜忌之心更深了。這兩虎相爭,而齊王隱藏的最深,毫髮未損,只有他一人受益。”
“對!對!分析得有道理,你真是我的智囊呀!”常何聽完分析,興奮得點點頭。他接著袁天綱的話茬:“如果結局是這樣,聖上帶太子回長安,我應該保持靜默不輕易表態支援哪一方,繼續騎牆以觀形勢發展。”
第二日,秦王李世民也帶著楊文乾的首級,獻俘宇文穎,回到長安。聖上憤怒地責備宇文穎:“楊文幹謀反,朕派你去慶州召他,你卻與楊文幹一起謀反!按大唐律,斬首示眾。”
在詔命準備將宇文穎推出殿外,路過齊王李元吉那列時,宇文穎斜眼瞅了瞅齊王李元吉,希望齊王能替他說句好話免一死,但是實際上的幕後指使人齊王卻雙眼瞅著上面,就當沒有任何事一樣。
知道了齊王李元吉事不關己的態度,宇文穎徹底心寒,痛罵自己愚蠢被人利用了。但事已至此,好在自己侄兒宇文寶在齊王府當護軍,生命無虞,也就橫下心不敢檢舉揭發齊王,被推到西市執行斬首。
在秦王李世民討伐楊文幹後,齊王李元吉發動朝臣封德彝等群臣,及後宮張婕妤、尹德妃們在聖上面前替太子李建成求情。於是聖上怒氣已消,心軟下來,不想再降罪於太子李建成。
於是,在處理完宇文穎後,聖上拿東宮率韋挺,太子中允王珪,及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當太子的替罪羊,聖上叱責他們瀆職,導致皇子兄弟不睦,因此將東宮與秦王府各打五十大板,將他們一起發配流放到了雋州。
楊文幹謀反案的處理結果,都在齊王李元吉的預料之中,他的一石二鳥之計已經實現了,從今以後,太子會放下寬厚仁慈之心,要想與秦王生死鬥,就必須依靠齊王。到那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目前太子與秦王兩敗俱傷,那笑到最後的是齊王。
想到這,齊王李元吉不由地一陣竊喜的同時,心裡有一絲疑惑,他自認為自己的一石二鳥之計天衣無縫,在實施過程中,總覺得哪裡出現了紕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