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2/3 頁)
歲月,那個苦樂交加的經歷,給了他奮進的勇氣,激勵著他不斷向前。
李真帶著滿腔的留戀,離開了工作生活近兩年的桑乾河畔,開始了他人生新的旅程。
第八章
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1)
生命原本是脆弱,但脆弱的生命一旦勇敢地承擔起使命和苦難,才顯出一種尊嚴。
在農場工作的那段日子,為了忘掉痛苦的過去,開始了新的生活,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因此他很快贏得了同事和學生們的信任。
&iddot;入黨受阻
當時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婚姻制度剛進行了改革,初婚年齡改為女子20歲,男子22歲。地方有一大批官員子女超過25周歲,年齡偏大,未婚待嫁。李真有學歷、有知識、年齡小,自然就成了那些人關注的物件,所以人們紛紛給他介紹女友。有一個叫雅平的女孩,是農場文教支部書記的女兒,當時已經二十五週歲的她擇偶條件是:非農業、有工作、文化在大專以上,身高一米七以上,政治面目必須是黨員。找遍了農場、公社,只有李真接近這些條件。可當將李真介紹給她時,告訴她李真還不是黨員,這次雅平卻沒有在意。她認為像李真這樣新時代的大學生,有學歷有知識,是不是黨員並不重要了。雅平對李真產生了愛慕之情。可李真當時並不想在涿鹿成家,而且他認為這個女孩與他心目中理想的女友相
差甚遠,所以他拒絕了雅平。
但李真想入黨提幹,實現自己的夢想,於是他向農場所在公社文教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可是從此就如石沉大海沒了下文,而單位裡工作一般的三個人都入了黨,他們有的比他來農場還要晚,甚至有兩個人是後補的入黨申請書。可李真就是沒人過問,他氣不過,找到黨支部組織委員討個說法:我憑什麼入不了黨?我寫的申請書最早,教學成績最好,他們三個人有的連申請都是後補的,直接填了志願書。組織委員告訴他:&ot;這個你別著急,我最早在第一次黨支部會上提的就是你,你年輕有活力,教學好,工作效率高,學生成績好,應第一個列為入黨積極分子和培養物件,可是在第二次支部會上,書記說:李真教學工作一直是不錯的,但有許多人對他看不慣,為人處事太狂妄,不尊重領導和同志,頭髮太長,穿得西裝革履,人們認為他穿的是奇裝異服,唱流行的港臺資本主義歌曲,立場不堅定,他有資產階級傾向,不能艱苦樸素,不大眾化,太特殊,還不能正確對待婚姻戀愛,脫離人民。書記說你不能入黨,提議讓小安、小宋入黨。雖然他倆沒有寫申請書,但可以後補,日期提前。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能書記認為你沒有娶他的女兒,使他丟了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