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祖父和周恩來二人。根據祖父後來回憶,周恩來分析了國內政治形勢,認為當前全國人民的要求是:堅持抗日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而關鍵則在於堅持*,反對*。周恩來表示,在反對蔣介石*統治的鬥爭中,共產黨願意同國民黨*派合作,尤其希望西南地方的*力量能同共產黨密切聯絡,具體配合。他向祖父建議:應當在國民黨內部多做團結工作,透過川康朋友自身的團結去促進西南地方*力量的團結;而對蔣介石政府的一切反動政策措施,必須給以堅決反對和有效抵制。他的看法是,西南地方力量當時有條件這樣做,應大膽行動起來。共產黨願意在政治上給以支援。這次會面達成的一個操作性協議是,*中央派員到雅安,在祖父任軍長的24軍內設一個秘密電臺與延安直接聯絡。 是年6月,*中央派王少春夫婦和報務員石勵攜帶電臺到雅安。 為防止蔣介石集團的特務搗亂,祖父將他們安置在蒼坪山下一個旅司令部內,前面駐有一連衛兵保衛。王少春和祖父直接聯絡, 當祖父離開雅安的時候,指定張伯言和楊家禎參謀長和他聯絡。從此,祖父和*中央有了一條直接聯絡的渠道。透過這條渠道,祖父得以及時瞭解*中央對局勢的分析和態度以及有關政策。 周恩來回到延安以後,也透過這部電臺和祖父溝通。祖父印象至深的一件事是,1949年劉鄧大軍即將進軍大西南之際,周恩來代表*中央向祖父及時通告,希望積極準備,相機配合,並囑咐祖父,起義行動不宜過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祖父對周恩來如此細緻周到的關照十分感念。
周總理來家中(2)
祖父與周恩來的政治交往,無疑是首先看重周恩來是*重要領導人這一政治背景。然而,周恩來的個人能力和人格特點也無疑使祖父樂於與之往來。祖父晚年曾和我談到他對周恩來的印象:精明過人,你還沒有講他就知道你的意圖;為人周到。
除了設於祖父軍隊中的電臺這一渠道之外,周恩來在重慶期間,有時也透過中國*政團同盟的朋友向祖父轉達一些意見。比如,1945年初,舊政協會議閉幕不久,周恩來在即將離開重慶前往南京之際,囑民盟朋友向祖父轉達說:政協決議能否實現,聯合政府能否組成,要看蔣介石下一步如何走,現在還不能定。但是無論怎樣演變,鬥爭總是不可避免,對蔣介石一刻也不能放鬆警惕。並提醒祖父:今後的政權問題完全取決於人民的意志,如果人民不支援,誰也站不住。他希望祖父把西康工作做得好一些,取得人民支援。
祖父和中國*政團同盟(這是中國*同盟的前身)有較深的淵源。1941年,國內幾個政治派別在重慶召開會議,聯合組成中國*政團同盟,推選張瀾任主席。在中國*政團同盟醞釀成立期間,張瀾曾多次和祖父會晤商討,希望川康軍政界負責的朋友予以合作。祖父向張瀾承諾,對中國*政團同盟將在政治上配合,經濟上盡力協助。此後,祖父的確是這樣做的。同時,祖父也透過該同盟擴充套件了政治聯絡。
祖父雖然和中國*政團同盟領導聯絡密切並對該組織的活動積極支援,但在一段時間中,他並不是其成員,和*政團同盟的政治和組織關係主要是透過和張瀾的個人聯絡去體現,對外則以同情者的面目出現。祖父和另外一些志同道合人士於1941春年組織了一個秘密政治團體:“唯民社”,該團體中的許多人都參與了中國*政團同盟的活動或對之支援。參加“唯民社”的有共產黨員、*人士,其中大都是文化界、教育界名人。“唯民社”成立以後,創辦了《大學月刊》、《青年園地》、《唯民週刊》等刊物,以及書店、報紙,宣傳抗日和*思想。關於“唯民社”的成立過程和宗旨,祖父在其回憶文章中曾有所敘述。 為了使回憶更加準確,祖父在1960年代準備寫作時,曾請一些重要當事人協助提供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