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田野調查(第2/4 頁)
走北線的同學不能有高原反應。”
橄欖枝丟擲去了,習羽眼光落在顧望盼身上,五個人按理說很容易下決定,爭取到多數的支援就好了。
在四對一的情況下,習羽還是希望能夠爭取到唯一的那張反對票,「少數服從多數」是個非常混蛋的做決定方法,憑什麼少數人的意願要被犧牲掉,習羽不認可。
“那我和你北上。”
習羽暗笑,原來顧望盼不放心的是自己,那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那前半個月我跟你們北上,後半個月我去追南下的三位,你們南下的同學每天把資料回傳給質控組之前先匯總給習羽,我來把關,有問題即時聯絡。”
羅督導適時的從米線碗裡抬起了頭,彷彿已經提前預判到習羽會如何解決這場分歧,給出了他的路線規劃和督導方案。
似乎所有在盤山公路駕駛的大巴司機都不愛在彎道減速。
去村居的這一路,習羽感覺自己五臟六腑都要被顛出來了,還格外驚險刺激,吃下去的米線懊悔的腸子都青了,吐又吐不出來,一直在往肚子裡強嚥反胃上來的口水。
剛到村居地,習羽就傻眼了,看著「社群居民委員會」的牌子,習羽和顧望盼迷惑了。
她們明明來的是村居,怎麼就變成了社群呢?這個村子難道消失了嗎?
問卷和結構化訪談調研的侷限性在一開始就暴露無遺,擬調研的名單中原本的村子變成了社群,習羽很快就預判到了如果不搞清楚,那在在接下來的口述史訪問的過程中就會矛盾重重。
“我們要花時間先確定這個村子為什麼是社群,然後解釋說明。”
習羽問了顧望盼的意見,很迅速的做了決定,在羅督導介入之前,先報備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沒問題,你們可以自己決定,我只做規範,不參與你們解決問題的決策。”
萬事開頭難,老祖宗用經驗總結的沒錯。
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反覆確認他們就是社群居委會,連好不容易找到的70多歲的老書記也否認村子的存在。
習羽和顧望盼有幸在居委會找到了村志,確切的說他們叫居委會志,顧望盼看著習羽手裡的那本幾十萬字的第三版居委會志,滿臉的絕望。
“你確信要從這麼個大部頭裡找答案?”
“我們只需要看歷史介紹,行政區區劃沿革和各年大事件紀要就可以了,你看這裡還記載了80歲以上的老人,根本不需要看。”
翻看了居委會志的目錄,習羽很快找到了需要查閱的資料。
顧望盼是在觀望,習羽的學校和她的學校風格迥異,教學派別,方式、風格以及教育目的都很不一樣,所以她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並不是對習羽不放心,而是過往的經驗告訴她,習羽可能很難適應她們的要求和標準。
顧望盼看著這樣的習羽,覺得自己好像不應該有預判。
直到深夜,居委會的燈還在亮著,居委會書記好心騰出了休息室給三人住下,習羽和顧望盼將村子變成居委會的歷史摸了個清楚,連夜寫了說明報告。
到底是兩個活力四射的小姑娘,前一晚還苦哈哈的找原因寫報告,第二天一早就活力滿滿蹦蹦跳跳在鎮子裡去拜訪村戶和受訪老人。
許是一開始就給了個下馬威,習羽和顧望盼在這個社群的訪談進行的格外順利,社群裡的老人們的精神狀態大都非常好。
八十多歲的老人還能容光煥發的侃侃而談,對於具體年份發生的事件也記得很清楚,這成了習羽和顧望盼完成口述史最大的支撐。
沿途過路,習羽看到坐在路邊的很多村民都拿著偌大的煙筒,煙筒中還不時傳來水流咕隆咕隆的聲音,好奇的問了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