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田野調查(第1/4 頁)
林嶼寧的專案的啟動真的算得上是興師動眾,至少在習羽那裡是這麼覺得的。
公寓不大,陡然間少了個人,屋子還是會顯得空空蕩蕩。
習羽不知道孫婷是怎麼了,那個專案自己明明不在列,而她也不出意外的在名單之中還是在前列,可是她好像還是在和自己斤斤計較,即使自己已經刻意的不在她面前和何嘉樹說起那個專案。
何嘉樹雖然在當下就做了決定,顯而易見的凌亂一直掛在嘴邊,也不是後悔,就是不甘心,怎麼都不甘心。
習羽在準備專案的同時,當了他一個多月的情緒垃圾桶,直到他們和林嶼寧都登上了飛往臺北的航班。
呵,有意思。
針尖對麥芒的孫婷和何嘉樹兩人,最終還是要在同一個專案日日相見。
習羽的喧鬧世界因為兩人的離去就這麼在六月初戛然而止。
習羽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緊張的呢,是在登上飛往昆明航班的那一刻突然意識到的。
提前兩個小時到達的候機大廳,遲遲邁不出去排隊的步伐,以及坐在座位上的輾轉反側,無不彰顯著她的緊張。
這哪是一蹴而就的,從林嶼寧發出名單的那一刻,在習羽一趟趟飛往北京的航班上。
隨著對專案的知識儲備的增加,緊張就是這麼生了根發了芽,在無人注意的內心角落,肆意瘋狂的生長。
一天只有兩班航班直飛昆明長水機場,一班在午餐時間,一班在晚餐時間,哪個都趕不上上午的集合時間,習羽的航班訂在了集合的前一天。
緊張未曾察覺,連著地鐵也換錯了線。
在荃灣線的荔景站她原本該換乘機場快線,就這麼眼睜睜的坐上了東涌線,知識在腦袋中碰撞交匯炸開。
在東涌站隨著人流出了地鐵的時候,習羽才發覺自己到達的並不是機場,她走錯了路。
好在時間充裕,香港的公共交通給足了人們犯錯的機會,坐上東涌到機場的巴士,一趟下來還省出了一頓在機場的餐食錢。
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尚有一往無前的勇氣,一知半解的時候最為可怕,習羽目前就是這個狀態。
羅督導好心,免了習羽先飛到北京和小隊集合再一起飛往昆明,習羽直接來了昆明等待小隊的其他成員的到來。
7月批次的訪員雲南只有習羽這一隊,隨行一名督導,組內5名隊員,習羽是隊長。
剩下4名同學,陳碩、方薇和顧望盼來自北京大學,戚中法來自中山大學。
所有的隊伍基本上都保持著這種6成對4成的主客分配比例,如果主方抱團,客方就只能聽之任之。
幸運的是,習羽並沒有遇到這種情況,被小隊內的成員虛讓了一步,有幸擔任隊長,戚中法擔任副隊長。
昆明當地街頭的一家不起眼的砂鍋過橋米線店,6個人圍坐在矮凳方桌旁。
羅睿雖然是督導也不過是個研二的學生,比小隊裡的人也大不了幾歲,一點沒有架子的和他們混坐在一起。
“我們還是得分成兩隊,一隊走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線北上,另一隊走昆明-玉溪-普洱-西雙版納南下,不然我們的任務量太重了。”
湯底濃郁,鮮氣沖鼻,嗅覺和味覺被同時撫慰,正是食客最滿足的時刻。
習羽的聲音很輕,卻不似在商量的語氣。
這個問題在行前培訓的時候其實他們已經討論過了,沒有達成共識。
羅督導在一旁沉浸在米線的世界,裝作什麼都沒聽到的樣子。
分或合,其實都可以,分可以保證效率,合可維持質量統一,就看怎麼選了。
“如果同意,我願意和一名同學一起走北線,北線海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