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第2/2 頁)
德懷、周恩來、博古4人中選一位來膚施,與他談判。膚施即後來的革命聖地延安。
4月,周恩來應邀前往膚施,在城內一座天主教堂與張學良徹夜長談。
2000年5月,香港鳳凰衛視播映1993年製作的張學良訪談錄《世紀行過》,張學良還能清晰地回憶57年前的1936年4月9日,在膚施天主教堂與周恩來的長談。
「我最佩服周恩來」,1993年已經92歲的張學良侃侃而談。他說周恩來「反應快,幾句話就明白,不用囉唆」,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能打下天下,「周恩來的作用很大」。
張學良最後還有一句:「他也佩服我。」「他」當然是指周恩來。張學良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不但能夠順勢而為,而且成為時代大勢的推波助瀾者,的確值得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對其表示欽佩。
1936年5月,中共中央經過兩個月來的多次討論,決定將統戰工作重點放在區域性的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上,建立東北軍、西北軍、紅軍的「三位一體」,爭取首先成立「西北國防政府」,實現「西北抗日大聯合」。
「三位一體」、「西北國防政府」、「西北抗日大聯合」這三個基本點,成為後來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政治基礎。
張學良特別看中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及蘇聯的關係。他認為在當時條件下採取聯合抗日行動,必須以強大的蘇聯作為後盾。對1929年中東路事件中命令東北軍向蘇聯紅軍發動進攻一事,他似乎是忘記了。或者說國難當頭之際,他願意忘記。
這個新的情況在紅軍東徵時沒有發生。所以中共中央作出西征的決策時,就有了一個重要補充:「紅軍與東北軍密切合作,以進到西北大聯合,建立西北國防政府,打通蘇聯,同蘇聯及外蒙訂立互助條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