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243商業是塊肥肉,咱才知道(第3/5 頁)
天子要恢復和發展小農經濟。
江南的大地主們自然是要遭到打擊,最好讓他們也全都變成小農,更多的財富收歸大明所有。
在這一點上,胡惟庸是支援朱元璋的。
因為朝廷真的是沒錢。
窮啊。
就得多搞錢。
錢不會憑空產生,只能快速的從別人手裡掠奪。
打壓江南的大地主是最快的方式。
同時開辦青樓,讓那些富商們前來消費,也是天子給他們主動奉獻的一條道路。
結果他們不給面子,要不是夜秦淮橫空出世,這幫人早就被老朱想法子給記在小本本上了。
胡惟庸覺得天子大抵是覺得來錢非常慢,所以才想著要加商稅的。
目前天子一直都讓各個地方官府,整治驛道以及驛站,就是為了更好的傳遞訊息,從而掌控地方上的訊息。
最為重要的是天子把查言司的機構進一步擴大,重新命名為通政司,並且下令所有人都可以給皇帝直接上書,不管平民百姓還是政府官員,只要事關重大。
百姓用不著親自來京師敲登聞鼓了,你想要告父母官,直接往驛站投書,保準給你快馬加鞭送到天子的案頭上去。
朱元璋就是防著胡惟庸這種上下串聯起來,一同哄弄天子,對民間的事情一無所知。
待到朱棣登基後,發現通政司長官因為幾件瑣事就沒有上報,從而大發雷霆,狠狠的責罰了他一頓。
這些事都是要登報的,將來要記錄進實錄當中。
天子批閱奏章之後,連同批敕一同編入《朝報》,而且還要據此摘要供《邸報》刊登,以手抄本的形式傳播。
這些奏章和詔敕佔去了《邸報》大半的篇幅,但除此而外也報道與國務有關的其他訊息。
官員的升降、軍事、外交、自然災害等等。
京師以外的地方官員非常熱切地想知道作為政治中心的京師之地發生了些什麼事。
所以一些行省衙門在京城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地點,僱人抄寫《邸報》後送到省城,供那裡的地方官員傳抄。
《邸報》的抄本在兩京存檔,以備編修實錄的人使用,實錄記載朝廷的法令和政策,在皇帝死後開始編纂。
現在朝廷開始使用印刷術,邸報就基本告別手抄了,直接透過驛站傳遞到各個省去,再由省負責往各個府縣進行下發。
確保縣一級別的都能收到中央朝廷的訊息,避免有人從中歪曲造謠。
當然對於驛站的事情,朱元璋是非常上心的。
他也不單單是為了讓百姓告官這麼一個渠道,擔負了資訊的傳遞,同時還有穀物和其他賦稅徵收物的運輸,士卒和服勞役人員的調遣的多相功能。
而且朱元璋還沒有發現,他下令整治驛站以及驛道,變相的發展了交通系統,從而改進了人與物流動的速度和環境時,商業只會變得更為活躍。
再加上朱元璋為了他的自身統治,對著解放生產力有著積極作用,所以江南農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商品經濟自然就快速發展起來了。
雖然商人屬於四民的最底層,商人是最不受重視的職業,但他們的力量依舊再不斷的增長。
參政馮冕當即拱手道:“陛下,這商稅要上調多少?”
“你們去商討,劃檔進行區分,大宗交易自然是多些,小宗交易便少些,得到合適的數目後再給朕呈上來。”
“是。”
眾人應聲之後,便迅速退下去商議了。
朱元璋又翻出來前幾日江寧縣知縣吳衛送上來的奏章,裡面詳細介紹了縣衙人充當牙人收稅的過程以及結果。
光是城內全天的就有13個大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