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5 頁)
所能夠知道的事物,但我們所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們如果竟忘記了我們所不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末我們就會對許多極重要的事物麻木不仁。所以,真正的知是自知,是知自己有所不知。
【漫談】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者的真正禍患,不是自己的不知,而是不知卻自以為已知。所以,能時刻警惕、疑惑自己的認知中會出現錯誤者,在他的這種疑惑之中可謂是含有知曉,在他的這種不師心自用的狀似混沌之中可謂是含有明昭。對自己的主觀認知有這種知曉和明昭,可謂是認知的上乘和高明。而不知卻自以為的已知,才真正是認知的弊病和禍患。
【漫談】知的理性、客觀性和真理概念應隨時受到關切。科學在試錯中前進,在大膽猜想和細緻反駁過程中發展。不同流派、不同觀點的論爭,完全是正常而且有利於科學的不斷進步,偏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禁止不同識見者展示的一種強權偏見。故而政治不應干預學術爭鳴。但對科學的尊重不能是盲目的,趕時髦的。因為好多偽科學在打著科學的旗號向民眾販賣那本質上屬於是反科學的東西。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註釋】病病:心腹之患就是怕自己的認知出現弊病。
目有所不見,智有所不知;理有疑誤而是,事有似是而非。何況天下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所以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是,今或成非;前日所非,今或成是。唯有恐怕觸犯了妄知這毛病,才不會犯這毛病。所以,處理事物,必須深思熟慮,避免操之過急和魯莽行事。大作家伏爾泰說:〃懷疑不是一種愉快的精神狀態,但深信不疑卻是一件荒唐的事。〃
【漫談】特羅特說:“我們必須自我警惕,切不可認為科學方法的實踐增強了人類理智的能力。以為在一個或數個科學領域裡出類拔萃的人士,在思考日常事務上也會聰明過人……與經驗相悖者,莫此為甚。”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註釋】無視自己的無知,是無知者的弊病;而一知半解的知識,卻潛伏著更大的危險。對真理最大的威脅,是包含有某些真理的謬誤,以及那似是而非的真理。
【漫談】有些人認為老子譴責文化,鄙棄知識,其實這是對老子的誤解。〃知〃在老子那裡被分為兩種:一是用達觀思維法〃得道〃之知,一是憑表層理念感覺之知。老子認為後一種知是世俗之知,只懂得形而下之事,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質,付諸實踐只會帶來災難;認為對這種脫離客觀物件的主觀隨意性和短視理性的凡俗之知應該予以摒棄。聖人之所以沒有謬誤,就是對這種膚淺之知會帶來的副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和警惕。
意譯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可謂是高明;不知卻自以為知,可謂是弊病。
只有唯恐自己的知識言行出現弊病,方能杜絕弊病。
聖人之所以沒有弊病,正是因為他唯恐出現弊病,所以才杜絕了弊病。
原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單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註釋】勇於敢則殺:勇於主觀蠻幹,則將敗亡。勇於不敢則活:勇於不敢主觀蠻幹,則將生髮。
事物的必然性,不會因你的勇而改變,它只要求你去適應它。所以,非道而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