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2/4 頁)
,可是從你姨媽的言語中,也可以聽出,她並不能一鑿定音。所以,我的兒,關係到你的前程和未來,可不是鬧情緒的時候,你可要懂事才行。我已經老了,你哥哥又是那個樣子,我只能依靠你一個了。”
其實根本不用薛姨媽勸,該怎麼做,寶釵知道的一清二楚,而且對於自家的情況她看的比薛姨媽更透徹。這一切皆源於薛儉對她的教導。薛儉雖然沒有守住祖先留下的基業,不過那是因為他執掌通政司時被人捧得忘乎所以,迷了眼,所以一時看不清情勢,在忠義親王和幾位皇子的威迫下又有了“投機”的想法,從而敗壞了祖業。但是薛儉本人還是有幾分才華和見識的。
當初創下家業的薛家祖先曾規定,薛家的生意與其通政司的業務是各自獨立的,從人事到錢財皆是如此,而且除了接管通政司職務的每一代薛家繼承人之外,不得將自家給朝廷辦事對薛家其他成員洩露。到了薛儉接掌家業之後,想著通政司成員完全可以藉助薛家家族產業去執行任務,反過來,薛家也正好藉助通政司之力,擴大家族生意,兩全齊美。
抱著這種想法,薛儉無視祖先定下的規定,將通政司和家族產業綁在了一起,家業因此在他手裡擴大了近一倍,那個時候,薛儉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聰明。可是當他丟掉通政司職位後,因為通政司人手的撤出,各處生意幾乎因此癱瘓,損失了大半,為此他忙得焦頭爛額。薛儉後悔莫急的同時佩服先祖的先見之明。恐怕正是慮著有這麼一天,先祖才制定出這樣的規矩,可惜被他這個自詡“聰明”的不肖子孫給破壞了。
經過幾年在外的辛苦奔波,薛儉終於將家中的生意穩定下來。若是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慢慢的,薛家重新恢復原來的生意規模也不是不可能。家業穩定之後,薛儉這才有精力回過頭來關注家裡下一代繼承人的教育。雖然早知道薛蟠資質低劣,讀起書來那心思就似被上好的牛皮糊住了心竅,拿錐子扎也扎不個眼來,但是薛儉並沒有太在意,他對於薛蟠的資質已經不抱希望,死了讓薛蟠讀書入仕,改換薛家門楣的心,之所以還為薛蟠延師教導為的是讓他知道些人倫道理,世路經濟,從而在將來守家立業。
可惜薛儉的想法是好的,等他長留家中,深入瞭解之後,才發現薛蟠已經不是資質不堪教化的問題了。他早已經被薛姨媽慣得不成樣子,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延師請教,但逃學成風,學的還沒有忘得快。在薛姨媽的袒護下,夫子也無從理會。薛蟠不學無術,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玩水。眼看兒子就要長成只知道仗勢欺人,花錢砸人的敗家紈絝,薛儉辭了老師,決定親身上陣嚴加管教。怎奈學壞容易,學好難,想把已經養成諸多惡習的薛蟠糾正過來絕非易事,何況薛儉在訓斥責打薛蟠的時候,薛姨媽又攔著裡面,要死要活的護著。
在不知道通政司的存在下,薛姨媽這個出身于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家的嫡女嫁入皇商可是真正的“低嫁”。當年薛姨媽剛加入薛家的時候,薛儉年輕氣盛,和薛姨媽一次爭執中推了薛姨媽一把,導致薛姨媽小產,一個成型的男胎就這麼流掉了。而後薛姨媽又一連坐了好幾次胎,都沒站住,特別是有一次生了一對雙生子,真是喜煞人,可惜沒滿月就過去了。後來請來名醫過府問診,大夫說乃是第一次小產時落下了病根。因此薛儉對薛姨媽心有歉疚,在日常生活中多有忍讓。等到薛家失去通政司職位,薛姨媽的孃家哥哥王子騰權勢漸起,薛家仰仗賈王兩家之處多多,因此薛儉更是輕易不與薛姨媽起爭執。
經歷多次小產,薛姨媽對薛蟠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愛若珍寶,寵之溺之,將來的指望都在薛蟠的身上。在薛姨媽看來,薛家家資富足,縱使薛蟠一輩子無成,坐享其成,薛家的家財也讓他幾輩子都花費不盡。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錢什麼事辦不成?在薛姨媽的眼中薛蟠還小,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